当前位置: 首页 > 培训进修 > 敬爱陶夫子,当今一圣人——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教学合一》

敬爱陶夫子,当今一圣人——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教学合一》

2013年12月09日 00:00:00 访问量:1364

在一次青年教师座谈会上,校长提到了“陶行知”这个名字,当时,我除了知道陶行知先生是我国教育界知名人物外,基本是只知其名,未知其说。作为后辈,尤其又是踏入了和这位伟人同一行业——教育事业的我而言,真是羞愧万分,愧为人师。所幸,学校十分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校长更大力提倡我们要广泛阅读,还发给大家各类书籍。于是我想法设法,在其他老师那里借到了这本《陶行知教育名篇》。

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倒不是正文,而是它的序言《我们是否抛弃了陶行知》,一开头,作者便提到,“大面积的中小学教师只知陶公其人,未知陶公其说”,我停下来略一思考,立刻意识到自己也是其中之一,更别说把陶公的教育思想付诸教育实践,继而有所发展了;再向下读,“一个没有读过陶行知的人,怎么可以在中国做教师呢?”我大吃一惊,当真如此,我辈岂非浅陋之极!于是我提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全神贯注地往下阅读这篇开头便给我当头棒喝的序言。

我留意到了这么几句:“陶行知正在中国人的记忆中远去或走样”,“外面的教育行为正在变本加厉地背叛他”,“陶公地下有知,当为之泣血”。“远去”、“走样”、“背叛”、“泣血”诸如此类让人触目惊心的用词,使我的内心一次又一次地为之震动,我知道这篇序言作者创作此文的用意了,他为当前我国教育界人士、特别是我等广大青年教师对陶公的无知以及当前教育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感到痛心疾首,他在最后写道:“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读陶行知,不去积极实践陶行知,那几乎还没有触及到中国教育的实质,如盲人摸象,又如沙地建楼,岂不误人误国?”

看到这里,我知道自己已浪费太多时间,于是迅速翻开了第一页,映入我眼帘的,是“教学合一”四个有力的大字。

原以为像陶行知先生如此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赫赫有名的人物,写的文章想必会高深莫测。但一篇读完,却如同读白居易的诗歌一般,白诗据说连八十老妪也听之无碍,他的文章也如此。就像和我们促膝长谈,多高深的道理,都能娓娓道来,让人记在了心里。

如他说到教育之弊时:“现在在学校里的先生叫教员,他做的事体为教书,好像先生是专门教学生书本知识的人。他似乎除了教以外,便没有别的本领;除书以外,就没有别的事教。”我本想开怀大笑,但我转念一想,难道当今社会没有如此现象吗?学校里没有这样的老师吗?再扪心自问,我没有如此行为吗?又猛然想起,这段对我国当前教育现状论断如此精准的言论,居然是陶行知先生近百年前所作出的!我想,如我等晚辈,恐怕只能以“陶公”来尊称这位伟大前辈吧!于是我收起了笑容,继续认认真真地往下欣赏陶公这简约而又不简单的文字。

陶公接着开玩笑道,如此作为的地方,论起名字来,居然是“学校”,实际讲起来,却又像“教校”。我想,难道陶公认为“教”过多而不必要了吗?再向下看,却看到这样的句子:“然而教学两者,实在是不能分离的,实在是应当合一的。”猛然醒悟,这不正是他本文的主题“教学合一”么!

先生对此提出了三个理由,同时也可以看做是他对教育的目的和内涵,及对教师自身的要求阐述的主张与解读,言简意赅,摘录如下:

“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是的,我不由想起了这一情景:我们老师在台上拿着书本,口若悬河,下面学生却昏昏欲睡;老师累得半死,学生却无所适从。这大概就是我等只把教学当成“教”来做,只教,只纯粹关注知识,结果往往事倍功半。像这样的行为当属陶公说的“只会教书”,“把那活泼的小孩子做个书架子,字纸篓,这样的先生,只能是书架子,字纸篓之制作家。”

那么,是不是就把注意力由书本转到学生,就行了呢?不教书了,一心只教学生,只为学生服务呢?这当然只是从一个极端掉入了另一个极端而已。陶公认为,这样的话,学生还是处在被动的地位,而老师又不能一生一世跟着学生。因而拿着现成的材料,无论单以书本为中心,或单以学生为中心,总还是片面而有限的。

因此,我们要把“教学”的目的弄清楚,关键在于“教学生学”,就是把“教”和“学”联系起来。陶公对此有精炼的概括:“一方面要先生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我非常赞同这句话的精神,这不是正和我们现在提倡的新课改精神不谋而合么?不搞“满堂灌”,而是要逐渐地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学习。现在看了陶公的话,我找到了这个思想的源头所在。原来,陶公早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就提出了如此精辟的观点,来给我们广大的教育者们做点启示,想到这里,我倍感惭愧。我自己身为与陶公同行的后辈,在一线从教数年,居然对陶公“只知其人,未知其说”,更不必说把他的思想付诸实践了。

陶公在深刻了解中国的文化和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所提出的教育学说,既强调了教育的现实功能,又关注了教育的终极目的。我想,他的“教学合一”非常精辟地归纳出了教学真正内涵与目标:即教学生学,指导学生能通过积累经验、锻炼思维,逐渐学会自主学习,不但能使用老师传授的方法去学习,而且能逐渐找到途径,自己找出这个方法,甚至还能发现新的方法。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的第一步,自然还是在我们老师身上。所以陶公“教学要合一”的第二个理由就说的很直白了:

“第二,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说的很明确,也是对第一条理由的进一步诠释。既然老师要指导学生去学习,而不是把知识直接“教”给学生,那么教法就应根据学法来制定。新课改中的“备课多备学生”“不仅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就是对这一点的良好体现与贯彻。当然,照此备课,必然比传统课堂的备课要花更多时间精力;但假如能咬牙度过刚开始的不适应期,做得熟练,做得得心应手。那么原来的费时费力的情况也必然会改观。

读到此处,我停下来总结了一下,陶公对“教学合一”阐述的第一个理由说了他对教学的目标与内容的主张,第二个理由说了针对第一个理由所要做的准备工作,那么就教学而言,已经做得比较到位了,第三个理由会是什么内容呢?我不由得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又继续往下阅读。

“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这就是第三个理由,我注意到了它的后半句,“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他”是谁?自然是前文的“先生”了,也就是我们老师自己,我们自己的学问?难道前面第二个理由还说得不够吗?这时,我猛然想到在我们青年教师座谈会上,校长每次一定会对我们说到的“终身学习”。他说的终身学习,当然不是在说终身学习教材,然后拿这点教材知识去教学生,陶公也在文章前面批评过这种行为,“他似乎除了教以外,便没有别的本领;除书以外,就没有别的事教”。想到这里,恍然大悟。原来校长提倡我们去“终身学习”,是要我们去广泛地阅读,全面地学习,而不是只被教材束缚住,只知钻研教材本身,到头来,只做得一个教书“匠”。在这一点上,恐怕陶公也是赞成的,所以接下来他就说道:“做先生的,应该一边教一面学。先生既没有进步,学生也就难有进步了。好的先生就不是这样,他必是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问。”

那么,如我等年青一辈,除了教材之外,研究些什么学问呢?在这方面,我们是幸运的,学校领导十分关心与关注我们广大青年教师的成长,每学期都会不定期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如前文所说,校长也常在会上向我们提倡“终身学习”,它的途径就是广泛地阅读,包括教育理念、国学经典、社会百科等。我想,这是对陶公提到的“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问”所作出的最好的诠释吧!而我正是因为听取了这个建议,才在工作之余,拿出时间去扩大自己的阅读面,从而有幸阅读到了陶公之著作,发现了自己的浅陋,获得了充实自己、改进自己的机会。

常言道:“活到老,学到老。”虽然我们广大青年教师,尤其是80后乃至90后的这一群体,正处在人生的黄金时期,但是要论自己的知识水平底子的积累,那么毫无疑问比我们的前辈们要薄弱得多,更需要不断阅读学习来充实自己。我想陶公也很赞同,在文章里,他对孔子的名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有自己的解读:“必定要先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更进一步告诉我们广大教师要不断学习以充实自己,才会有教导学生的源源不断的知识源泉。此处的学,那必然不是要我们只钻研教材,陶公自己也说:“先生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以此比喻那些只知死守教材,不知学习的陋习,实为精当。这种主张,正和前文中谈到旭校给我们青年教师的学习建议是一致的。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说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以此来表达自己对前辈孟浩然的无比尊敬和爱戴,董必武亦有诗赞陶公曰:“敬爱陶夫子,当今一圣人。”是的,如果说孔夫子是我国传统教育领域的圣人的话,那么陶公就当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圣人,如果说教育事业是一座高山,那么,如我等广大青年教师,本就是教师队伍中的新鲜血液和新生力量,更不能只是悠闲地站在山下袖手观山,望山而拜,而是应当大踏步地沿着陶公为我们修筑的阶梯继续努力地攀登,在自己人生的轨迹上留下辉煌的一笔。

新晃一中高二语文组

向敬慈

编辑:裘愉峙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事业单位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新晃一中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新晃一中 版权所有 湘ICP备14001921号-1
联系地址: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新晃镇太阳坪路27号
邮箱:xhyzbgs@163.com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