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长治校 > (13年)立足校情 推进课改 为我校办学步入良性状态而奋斗(作者:杨永旭)

(13年)立足校情 推进课改 为我校办学步入良性状态而奋斗(作者:杨永旭)

2013年09月05日 00:00:00 来源:本站原创 访问量:16846

——在新晃一中教育教学质量分析暨十届五次教代会上的讲话

2013124

 

尊敬的各位代表、老师们:

质量是学校永恒的追求,也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几年来,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在规范内务管理,创新德育思路,优化育人环境,加强师资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推进教学改革等方面作了一系列的努力。学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浓郁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正在形成,为人师表、忠于职守的教师风貌在慢慢的得到学生认可。触底反弹,逐年攀升的高考成绩已得到市教育局及县域群众的肯定。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追求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已得到大部分老师的认同。特别是连续三年高考在全市综合评估中都能获得优胜奖或突出贡献奖,为我校办学步入良性循环状态夯实了基础。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教育教学质量分析会,其目的就在于回顾总结反思近年来的工作,客观评价近年来为改变学校面貌,提升教学质量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及效果。查找问题,并弄清问题产生的根源,明确工作目标,突出工作重点,共同谋划我校教育工作。

 

近年来教育教学工作回顾反思

一、主要工作

(一)立足校情学情,理清工作思路

进入本世纪以来,我校经历了颇为曲折的发展时期。一是以高考为标志的教学质量在20012003年发展到了一个辉煌时期。一本上线数及全市综合排名及名校的录取都达到了一个高度。二是初、高中剥离,我校成为独立高中,优质生源开始大量流失。三是高中办学规模扩大,一度达到每届招生千余人、16个教学班,全校在校生达2800人的规模。四是从2004年开始,高考出现了整体下滑的趋势,校风日下,办学出现了信任危机。这些现象都是环环相扣,有些是互为因果的。

如何正视现实、恢复元气,重新找回自信和尊严,成为我们热议的话题和共同的追求。学校发展一定要以质量为首要考虑,其次才是规模、收入,因此,内涵发展成为我们的共识。从2008年开始,学校连续三年如璧虎断尾求生,大幅度缩减招生规模。围绕高考抓高考,在有生源保障的情况下曾一度让我们风光,但时过境迁,却让我们苦不堪言。如何做实教育过程,让高考成绩成为落实教育教学常规的副产品,不再就高考抓高考,而是从学生品行习惯入手,成为我们的不二选择。

县委、政府的托付,县域民众的期望,侗乡学子成才的渴望,成为我们体现自身职业价值、生命意义的追求。“老师要有老师的样子,校长要有校长的样子,学生要有学生的样子,学校要有学校的样子”成为我们最朴素的“样子工程”。

(二)回归教育理性,做实德育工作常规

改变学校面貌,从规范学生行为开始。以德立校,认真落实德育常规,探索构建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德育工作模式。

1、做好常规考评工作,加强外在约束。为使德育工作常态化,从规范仪表、穿好校服、做好操、讲卫生等细节做起,规范学生行为。注重入学教育,引导学生上好高中生活第一课。从队列操练、内务整理、班集体建设、校史教育、心理疏导、行为规范等方面,帮助学生以全新的心态开始高中的学习生活。

2、注重成长规划引领,培育内省自觉意识。推行学生成长日记,设定专门的自省时间,引导学生进行“一日三省十问”。利用“五四”青年节,组织高三学子举行成人宣誓仪式,引导学生增强成人意识,明确成人责任。

3、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加强正面引导。不断规范和丰富升旗仪式,每周的升旗仪式成为师生精神面貌的集中展示的载体,“国旗下讲话”成为师生思想交流的平台。实施升班旗制,增强班级集体荣誉感。着力构建合谐的师生关系,推行班级导师制及师生结队帮教制。推行午间静校,让学生在安静的校园环境中静心学习。

4、建立学生自治平台,注重道德实践。加强校团委会、学生会建设,从青年志愿者到环保卫士,从主持学校大型活动到各项管理工作的评比检查,从班级值周制到学生宿舍管理,充分发挥学生自治组织的作用。注重班集体建设,从班级文化和学习小组建设入手,增强班集体凝聚力和教育力,使班级成为学校教育坚实的着力点和学生学习的乐园。倡导绿色消费、拒绝白色垃圾,让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生活观念根植于青年学生心中。借鉴企业的“五S”管理模式,强化内务管理,从净化美化学习工作环境入手,改变老师、学生的心态和行为,提升自身的素养。通过倡导“弯腰”行动,让学生意识到“丢下的是垃圾,捡起的是文明”。

(三)做实教学过程,尊重教学规律

1、落实教学常规,做实教学过程。把备、上、批、辅、考等教学环节做实做好。通过查教案、查作业批改、查实验教学开课情况、查教师在课堂上的不良行为来落实教师的教学常规。 “推门听课”、“当堂评课2分钟”、“跟踪台账”、菜单教学等做法逐步得到推行,分层教学分层评价逐步得到落实。几年的共建,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了很大改善,“试卷不过夜”从羡慕别人到在有些学科、有些年级成为现实,周测、月考已常态化。

2、推行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从困惑、思考到学习、实践,我们的课堂教学有了较大的改变。从绵阳东辰的三环六步教学法到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模式,从外出取经到请教入门,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作为我们改变自身的参照。虽然各学科都还未形成有自身学科特色的相对成型的教学模式,但毕竟“黑房子”的窗户已经打开。特别令人欣慰的是体育组的分项教学改革无疑具有开路先锋的引领意义。

3、开展集体备课,加强教师团队建设。通过集体备课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促进教师个体依托集体智慧取长补短,在高起点上发展,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在集体研讨中更有助于学科团队建设,特别是从2009年秋季开始,学校先后安排36.8万元,鼓励和支持一线教师购置手提电脑162台,为实施集体备课提供了技术支撑,搭建了无限广阔的平台。

4、注重起始年级,加强初、高中衔接教学。从2008年起,结合我校独立高中办学的现状,实施初、高中衔接教学,针对语、数、外、理、化五个学科的重点知识,利用三周的时间进行衔接教学。徐东柏老师率先编写数学衔接教材,随后英语、物理、化学学科组也编写了衔接教材。经过五年的实践,此项工作从组织到教材编写到教学都已进入常态,形成了我校办学的一个特色。

(四)提升办学品位,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为增强学校的竞争力和综合办学实力,学校致力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设计和规划,从思想文化、课程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入手,日有寸功,逐渐提升学校文化品位。

1、全面规划,日积月累,逐步改变学校风貌。以人与自然合谐为追求,打造一个适合于读书、适合于生活、能愉悦性情的校园环境,让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一楼一墙都能传情达意。

2、注重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让经典文化在校园成为滋润学生心灵的甘泉。孔子像让学生思接千古,敬畏圣人。“慎独”石刻提醒青年学生修心在自律自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石刻告知学生知、仁、勇天下之达德也,君子以具有知仁勇之常德为适宜。“木本水源”石刻弘扬的是一种知恩感恩报恩的情怀,水流千里有其源,树高千尺有其根。

3、挖掘传承校史文化。入学教育中的专场校史讲座引领学生了解校史,校友风采墙成为学生读懂校史的窗口。老校友的回忆文章成为我们的励志教材。周常沛先生的治校理念,“诚、敬、勤、勇”四字校训历久弥新,在新的历史时期富于新的内涵。校歌《晃山明媚》带着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在日复一日的传唱中成为校园经典。

4、营造师生精神家园。立足于把学校建设成师生共有的成长平台和精神家园,从迎新晚会到成人宣誓仪式,从入学教育到高三动员晚会,从泊岸电视台的组建到《晃山明媚》专题片的拍摄,从电影观后感到《泊岸》校刊,从《子窝》心理小报到专家励志讲座,从师生同做课间操到学生致老师的一封信,从习帖练字到午间静校,从课前一支歌到经典曲目的播放,从成长日记的使用到学生成长档案袋建设,从体育节、艺术节到省市艺体大赛,从升班旗仪式到为同学集体过生日,从名人题写楼名到楼道励志语言,从《共享阅读》到校园网站建设,从细节做起,通过点滴积累让教育触及学生心灵,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关注关爱。让理性、宽容、友善等风气一点点在校园在师生心中扎根发芽,减少学生戾气和乖张的一面,让学校教育获得更多道德资源的滋养,不断提升学校的集体人格。

5、大力倡导读书活动。建好图书馆、阅览室,每年安排近10万元用于图书配置和报刊杂志订阅,每期由学生推荐书目学校采购。阅读课作为常规课列入课表,以《共享阅读》、《飞云》、《泊岸》引导师生读书。

(五)聚焦办学之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建立常态考评机制。建立了三年一度的高考学考及全市统考的评价奖励制度,形成了以教学常规、评师评教、教学实绩、业务考试四个方面构成的教师综合评价机制。通过优秀班主任、优秀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教学新秀、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学期、年度评选,建立教师激励机制。

2、加大教师引进力度。在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及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已连续实施四年教师引进工作,先后从高校毕业生及外地高中学校引进教师42人,从县内初中调入8人,极大的充实了我校师资队伍,为我校师资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

3、注重教师培训工作。建立以校为本的培训机制,从2008年开始形成了一年一度的德育工作研讨会和教学工作研讨会制度。从落实教学常规到实施分层分类教学,到推行课堂教学改革,构建“教师引领+学生自主”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从落实德育常规到借鉴企业的“5S管理”模式到构建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德育工作模式,一次研讨会达成一个共识,明确一个工作目标。依托专业培训机构的力量,加强对青年教师培训。2010年,利用国庆假期邀请深圳天行健教育集团对全校40岁以下的百余名教师进行了2天的团队建设培训。2012年暑假,邀请昌乐二中六位教师对全校班主任及一线科任教师进行了三天“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培训。积极选送教师参加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教育管理和学科专业方面的培训,引导青年教师成长。

4、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境界来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省吾身、善为人,成小事”作为教师的修身要求,以召开家长会,成立班级家长委员会,学生评师评教来规范教师行为,提高教师在家长、学生心中的认可度。校内看职业道德,校外讲社会公德,从总体上提升全体教师的精神面貌。

二、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新晃一中的办学有了一定的好转。一是良好的校风学风得到了县域群众较好的评价,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见证了德育工作的成效,良好的育人环境已逐步形成,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师生言行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是师资队伍建设已初见成效。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敬业精神得到了市教科院教研员较好的评价。地理、历史、数学、舞蹈、体育、美术等学科在市教育局相关科室及教科院领导心中有一定位置。一些教师在专业发展、教学成绩等方面取得了优秀成绩,黄建武、姚敏、田海云、徐东柏、姚凤英、陈灿华等一大批老师被评为省、市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邓德云老师的全国教学比武获一等奖,蒲海燕、宁建英老师多年的积累已出版了自己的文学集,徐东柏老师在2008年就编写了初、高中衔接教学数学教材,并编写了形成自身教学特色的辅优教材。杨德林、申慷、李栋梁等老师的专业培训水平在全市都有较高的认可度,结合专业生招生的特点,吃透招生政策,积极与高校联系,提高优生的录取档次。一大批青年教师得到较快成长,一些已成为骨干深受学生欢迎。王孟良老师退而不休,其敬业精神,对学生的关爱之情,已成为全县教育的一面旗帜。

三是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德育模式已经逐步形成。学生会、团委会等学生自治组织建设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已不可或缺,班级值周制已成为推动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手段,以“寻梦天堂”为代表的学生社团活动全面开展。

四是艺体教学特色已经形成,在全市已产生了一定影响。每次我校的文艺演出都能得到县域观众的高度评价,特别是男子舞蹈在全市已独占鳌头,并连续两届在全省大赛中夺魁,已逐步成为我校办学的品牌。美术高考上线人数已占到我校二本以上上线人数20%以上的份额,特别是在一本上线,提高录取档次上,美术考生占据了重要位置。体育高水平运动员培训在省、市运动会上摘金夺银,体育高考二本上线人数已连续三年居全市第一。

五是高考、学考成绩逐年攀升。2010年我校高考实现了历史性转折,实际上线人数居全市第十名,为历年最好成绩,综合排名第五,获市、县两级领导高度评价。2011年纯文化上线首次突破百人大关,同时获得市高考综合排名第五名和突出贡献奖。2012年高考最大的亮点就是在沉寂了九年之后,又叩开了清华的大门,获得了高考突出贡献奖。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率也逐年提升,已连续两年稳定在95%的水平。连续三年的高考成绩,提振了新晃教育的信心,重新赢得了社会的尊重,找回了老师、学校的尊严。为推进我校办学尽快步入良性循环状态夯实了基础。

附表一:           近三年我校高考录取情况一览表

科别

    线

       

年度

 

 

 

 

获奖情况

一本

二本

一本

二本

一本

二本

一本

二本

2010

12

30

5

28

32

66

49

124

市综合排名第五名,获优胜奖。

2011

11

29

11

45

24

67

46

141

市综合排名第五名,获优胜奖和高考突出贡献奖。

2012

11

23

12

32

22

68

45

123

市综合排名第七名,获高考突出贡献奖。

六是以慈善阳光班为代表的助学工作已逐渐形成体系。通过各级民政部门的牵线搭桥,在湖北劲牌公司的资助下,2007年首届慈善阳光班落户我校。至今已办了六届,已有150名同学通过资助完成了高中学业,步入了高校大门。阳光班已在全县教育系统拥有一定知名度,已成为我校办学的一块招牌。同时学校还争取江阴民营企业爱心人士一次性捐款7.2万元,贵州省青酒10万元捐助以及县内18位民营企业爱心人士对口资助我校贫困生。湘菜大师罗先生、江苏爱心人士戴正明先生等外籍人士不断加入到助学队伍中来。每年财政还专项下拨近60万元的助学金和24万元左右的彩票公益金用于助学,学校还以减免学费、杂费,设立奖学金、勤工俭学等形式资助贫困生,确保那些勤学上进、家境贫寒的学生不因贫辍学。

俗话说:“好要别人吹、痒要自己抓”。在看到自身进步、听到一些正面评价之声之时,我们也要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在具体工作中,或执行力不足或未达成共识,或业务素质不强、敬业精神欠缺等原因,一些教育教学工作并未达到预期目的,一些症结、一些不良思维和习惯已成为制约学校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一是课改推进力度不大,课堂效率低下的状况仍是困扰我们的现实。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最省事的,一个例题、一个事例、一本教案可讲十年,课改的最大阻力在于惰性。近几年,我们通过抓校风、抓学生习惯培养,办学状况有所好转后,反而可能会强化我们的传统课堂模式,因为成功的最大危险是迷信原先取得成功的方法,以为用同样的方法能够取得后续的成功。而当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体验不到成功和进步的时候,习惯的培养是难以转化为学生的自觉状态的,学生或是用脚投票,不陪我们玩,或是与我们对着玩。

二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培养任重道远。迷恋网吧,抽烟,恋爱,乱丢乱扔、不讲个人卫生的不良习惯,没有责任感的消费行为,公共场所大吼大叫、脏话连篇,小偷小摸、考试作弊、抄袭作业等不诚信的欺诈行为,缺乏上进心、课堂上玩手机、学习没有计划性等不思进取的行为表现仍象牛皮癣一样在校园、在班级中滋长,久治不愈。虽没有恶性违纪行为,但这些零星存在的负面行为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日销月蚀的负面影响,蚕食着育人环境的培育。对此,绝不能掉以轻心,以为过得去就行了,学生不打架不翻墙就行了,我们要以“零容忍”的态度去对待这些会影响学生一辈子的不良行为。认真做好德育常规的督促检查,引导学生做好“一目三省十问”,抓好学生成长日记使用和成长档案建立。 

三是高考上线情况与兄弟县市比还有较大差距。

附表二是从上线比例来进行比较说明的,若从上线绝对值看,差距更大。近年来,二本以上上线最高172人,如何突破200大关?一本录取最高52人,如何突破60人大关?特别是文化考生的上线情况更是让人悲催。

附表三:     按区域人口万人比计算的二本以上上线人数

 

省(6700万)

市(500万)

校(县25万)

  

二本以上

  

二本以上

  

二本以上

理科

3.4-4.9

万人

11

万人

1.3-1.9

万人

4.2-4.8

万人

近三年最高12

近三年最高56

以市平均计算

32-47

以市平均值计

100-120

文科

0.84-1.1

万人

4

万人

0.55-1.1

万人

2.4-4.8

万人

近三年最高12

近三年最高42

以市平均值计应是14-28

以市平均值计应是60-120

按文理科总计划数,全省万人比大致是一本4.3-6/万人左右,二本以上是15/万人左右。我县以25万人口计,则一本应是100-150人,打个对折也是50-75人,再打个对折也是25-37人,而今年是23人(最高年份是200234(含往届))。按省万人比计算,我县二本以上上线则应是375人,打个对折则是187人,再打个对折则也是94人,也仅在2011年达到。怀化市每万人的录取情况是一本1.83/万人,二本是6.810/万人,按全市平均水平,我们也应是一本上线4575人,二本上线160240人。

我们的差距在哪里?这几年依托艺体的优势,我们的文化短板从面子上遮盖过去了,还获了奖。但这个“痒”,我们自己知不知?如何抓?敢不敢正视。不能仅以社会经济落后为借口,老师们,别忘了,中国高等教育的盛世反而是在最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成就的。教育是要讲精神,讲信仰的,人一旦为信仰武装,就会产生无穷的力量,我们的青年才俊在哪里?我们的中坚骨干又如何担当?

四是理科薄弱的状况还未得到改变。理科的薄弱已成为我校办学步入良性状态的命门。




五是师资队伍的现状仍是我校办学步入良性状态亟待解决的最大难题。学生的行为表现、学业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工作态度和教学行为。目前,敢于担当,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师及其团队还未成为学校的主流,相当部分教师对待工作还停留在“以教谋生”的状态还未得到提升。一部分教师岗位意识淡漠,存在混岗现象。一部分教师本人对所教学科没有执著的情感,更谈不上热爱,对胜任本学科教学缺乏积极的体验。对教师的评价、管理工作,讲资历、讲面子、论人际的现象仍未得到根本改变。

 

今后工作的目标及重点解决的问题

我们的目标是:培育具有浓郁的文化氛围的育人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综合素质好、社会认可度高的教师队伍。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率达95%以上。高考二本以上录取率达40%以上,其中文化生的二本上线率达到市平均值,高考成绩进入全市第二方阵。

在现实的教育评价体制下,高考上线率是教学质量的标杆,是一所学校能否得到社会、学生认可的关键因素,是学校、老师能否赢得社会尊重的唯一理由,是一个地方学生成才的可能性和机率。如何把新晃一中办成具有较大吸引力的磁场,这是每一位一中人的职责和使命,更是我们身为一中人的机遇。今明两年是我校五年振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能否实现预期的目标,取决于我们的态度,取决于我们能否把教育教学过程做实。

一、树立大德育观念,培育和谐的育人环境

德育就是教育的本身,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能明辨是非,明白何为廉耻,何为道德,何为权利,何为责任。为此,我们必须认识到两点,一是德育不是维持教学秩序的手段,而是教育的目的。二是道德是一个实践过程,良知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1、健全完善“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德育模式。真正把学生作为德育工作的主体和实践者、体验者。把学生宿舍自理、食堂管理、班级文化建设、诚信图书馆、诚信考室作为学生道德实践场所。年级要做实班级值周制,以“升一次班旗”来激励学生。

2、营造乐观向上、积极阳光的校园环境。作为教育人,我们要认识到校园内最美的风景是勤奋好学的学子,最灿烂的阳光是学生的笑脸。我们要做好星级学生评选以及优秀学习小组、优秀班级、优秀社团的评比活动。让“唱校歌、升班旗”成为校园一道靓丽的风景,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特长的舞台,以认真整齐的广播操作为集体精神的展示,以规范统一的仪表来体现一中学子的精神面貌。

3、构建和谐的互敬互爱的师生关系。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名满天下,其内在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关键。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良好教学质量的保证,或许它的本身就是教育质量。要构建师生相互激励的评价机制。要认真对待学生集体过生日活动,学校要营造氛围,以为学子提供免费生日餐、小蛋糕、校园广播点歌等形式,让每一位学生感觉到受重视、受尊重。

4、教师要做好示范引领作用。教师的道德引领,是学校德育工作能否成功的根本。自从脑力劳动从体力劳动中分离出来,读书人就是社会的道德楷模。只有以身示范,才能行不言之教,教师必须给学生一个尊重的理由,以身示范,让学生在校园找到可以仰望的身影,学习的榜样。

二、全面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构建“教师引领+学生自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推行课改要正视我们面临的现实,一是传统教学习惯、教学模式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带来的惯性阻力;二是我们绝大部分生源在义务教育阶段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是现有的普通高校的师资培养模式是不讲新课改的,仍是传统的培养模式。因此,推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没有优势可言更没有可凭藉的资源,只有美好的愿景和现实的无奈在推动着我们去改。可以说,就新晃一中拥有的教育资源和办学现状而言,唯有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才能让我们拥有内生增长的巨大空间。

1、在思想认识上,要坚定不移地实施课堂教学改革。这是落实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我们无可逃避的现实。说得简单一点,课改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注入民主成分,因为社会民主已是大势所趋。我们的教育,我们的课堂必须增加民主氛围,变一言堂为自主、合作、研讨的课堂。

2、在组织推力上,学校要建立常态的组织机构,每年安排1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开展课改推进工作。用于奖励在课改方面有所作为的老师及团队。

3、在具体工作上,要形成一系列的工作举措。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围绕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这个目标来构建我校学科课堂教学模式。

1)加强班级学习小组建设。要树立学生是最好的教学资源,学生是最好的老师的观念,把握教学的三个环节——预习、展示、当堂检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坚持小组合作学习。老师对小组学习情况要有记载、有评价,每学期学校、年级都要开展优秀学习小组评选表彰活动。对课改而言,可以说是小组学习定成败。

2)自编导学案。多年来,我们习惯于用别人编写的资料,养成了思维惰性,无形中弱化了教学中的智力成分,也拉长了教师的成长周期。自己编写教学辅助资料,对教材、课标及考纲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目前,已有五个学科(语文、数学、地理、化学、生物)申报要求自编导学案。我们要认真对待此项工作,要遵循“学为主体、师为主导、练为主线”的教学理念,把导学案作为教师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的手段和沟通教与学的桥梁,作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构建知识体系而编写的学习方案,要起到导读、导思、导练的作用。

3)每一个学科都要构建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结合各自学科的特点,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以课题申报的方式确定下来。

4)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教科室已对我校使用多年的听课记录本进行了改版修定,对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习题课四种不同的课型确定了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要把它落实到课堂中去。对教师课堂的讲授时间要有明确的刚性要求。

5)开展教学比武活动,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教科室、教务处每学期都要组织好教学比武活动,推出符合课改精神,课堂教学效益好的示范课,大力奖励那些敢闯敢改的教师。

6)依托校园网,构建教学教研交流互动的平台。每个学科建立自己的工作室,实行网上评课、研讨,把我们的教学反思、教育故事通过这个无限空间展示出来。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办学品位

学校是一群有梦想有追求的生命个体聚集的场所,他们渴望得到心灵的滋润,精神的升华,需要有人帮助他们体会人类生命深处的共鸣,思想深处的结晶。因此,学校文化建设不是应景工程,更不是现有评价体制下的点缀和装饰,关系到“建设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根本问题。可以说,校园文化与管理策略和教学方法,是道与术的关系。道确立了,教育生态优化了,学校精神面貌、教学质量自然会跟上。

1、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开展传统经典阅读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核心概念,尊重传统文化,树立礼义廉耻的价值观念。让学生知晓,在传统社会儒家思想一直扮演着基础性的地位,懂得“仁、义、礼、智、信”这五常是中国传统的主流价值、核心价值。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应是我们为人为师都应具备的道德修养。“礼仪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要不断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养份来滋润我们的教育。

2、积极开展读书活动。书籍在传播知识、学习知识的同时可帮助我们提高修养、陶冶情操以及交流思想、反思社会。古人云:“士大夫三日不读书,义理不交于胸,便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教师要有书生本色,博学于文。把读书作为促进专业成长,消除职业倦怠的重要手段。在学生中通过开展读书笔记评比、阅读之星的评选、诚信图书馆的打造,营造读好书、好读书的校园书香氛围。

3、一如继往的办好校园体育节、艺术节。依托集体智慧不断丰富内容和形式,使体育节、艺术节成为学生的节日,成为学校文化的重要载体。

4、开办中学大讲堂。邀请名家大师进校园,使高中生走近大师,感悟智慧,厘清志向,导航人生,拓宽学生视野,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每学年有计划的邀请专家教授来校进行5-6堂专题讲座。

5、办好“两刊”、“两报”及校园网站。把它们作为师生、家长、校友表达情感、探索学术、交流思想的重要载体和平台。让《共享阅读》引导教师阅读,让《子窝》心理小报成为帮助学生疏导心理、健全人格的帮手。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育学校核心竞争力

在所有的教育资源中,教师无疑处于核心地位。相对于办学条件的改善、资金的收入,教师自身的修养和严格的一丝不苟的工作过程对教育的影响才是决定性的。没有教师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就失去了依托,更谈不上学生的发展。因为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完全是由行政部门的政令,理论家的宏论所决定的,它取决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学一线的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行为直接决定了学生的成长。这些年来一中的老师们经历了曲折的心路历程,当面对社会的指责和嘲讽,我们扪心自问,转而躬行。当我们取得了一点成绩,县委政府、社会民众就给予高度的肯定和褒奖,我们更要反省自己,做到自谦,毋自欺。败不馁,胜不骄。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形成良好的教师道德素养。教书育人的职责,为人师表的要求,需要我们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操守,行己有耻。从仪表到言行,从工作态度到敬业精神都需要我们能为学生表率。

2、注重团队建设,培养团队精神。团队是需要灵魂的,是讲精神的。全校教职工就是一个团队,职业的神圣感,岗位的责任感是团队建设最起码的要求。一个处室,一个年级,一个教研组,一个备课组就是一个个团队,都承担着学校某个方面、某个学科的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就是一个年级一个备课组的教学质量。“胸无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每一个团队都要以学校总体育人目标的实现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以提炼一流的精神,锻炼一流的队伍,创造一流的业绩为团队目标。

3、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一是立足课堂,做实集体备课。二是把推行新课改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三是依托财政专项师训经费的支持,大力支持老师外出学习培训,特别是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指导青年教师做好职业规划。以“一年适应、三年合格、五年成骨干”的标准提出要求,引导青年教师奠定好职业底色,通过阅读、恳谈会、上汇报课、参加高三同步考试、评选教学新秀等方式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四是注重校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开展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评选活动,实施学校特殊津贴,以带动学科组建设。

4、积极争取县委、政府的支持,建立常态的教师引进机制。

五、注重精细化管理,做实教育过程

在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三大因素(生源、师资、管理)中,我们拥有巨大操作空间的只有管理。管理意味着用智慧代替鲁莽,用知识代替习惯和传统,用合作代替强制。

反思近几年一中的管理,粗放型的、个人意志的、一事一议的、因人而异的太多,特别是在教学过程、学生的成长规划以及教师的评价等方面的管理远未达到科学性、精细化。我们所倡导的把过程做实,把细节做好,必须实施管理的精细化,否则,只是一厢情愿的倡导。须知,任何一个名牌、百年老店都是精细化管理的结晶体。

1、要有管理的整体思路。学校的整体思路是什么?传统的表述是“以德立校,质量强校,艺体活校,文化兴校”。朴素的表述是“学校有学校的样子,老师有老师的样子,学生有学生的样子,校长要有校长的样子”。经典的表述是“德育注重自治,智育注重自学,体育注重自强”。各处室、各年级组、各教研组、各备课组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围绕学校的整体工作,充分调动可利用的资源,实现教书育人的预期目标。特别是班主任责任重大,一个班级也就是一个微型社会实践场,如何实施管理,是大有可为的,每一位教师也都面临着课堂管理、学科管理等问题。

2、修己安人。做老师最难的是做榜样。强调“修己”就是“修德、修才”,只有修己才能安人,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和学识水平,才能“兼济天下”。教师是不能止于“独善其身”的,这仅是前提,他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不是“兼济天下”,就是“兼误天下”。特别是作为学校各个方面、各个团队的领头人和管理者,必须以身示范,“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每一个岗位都是稀缺资源,在其位谋其事,而且要谋好事。

3、教学管理要精细化。从教学计划的制定到教学常规(备、上、批、辅、考)的落实,从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到教学反思总结,都要构建工作流程,建立督查反馈机制。教学作为老师的个性化劳动,其个性只能体现在教育智慧,教学方法上,而不是对教学常规的漠视。教务处、教科室要加强对教学的指导、督查。每个教师每学期命制多少套试卷,每次考试结果的分析,分层教学分层评价的落实,日清、周测、月考如何做到人人清,都是我们的教学管理需要强化精细的地方。

4、班级管理要精细化。从班级目标设置,班集体勤奋守纪、友爱互助氛围的营造,到借鉴企业的“5S管理”模式落实班级事务,都需要班主任的引领、学生参与认可。对班级实施高效管理,对学生了解是基础,民主协商是关键,制度落实是保障,目标激励是动力。班级管理是规范但更应是激励。“271课堂模式”就把20%的学生定位为优生,70%学生为中等生,10%的学生为后进生。孔子把学生分为生而好学为上、熏染而学其次,督促而学又次之,虽督促而不学者为下四类,不管是后进生还是虽督促而不学的学生都是极少的,可否让学生给自己归类贴个标签以警示激励自己。

5、学生成长规划要精细化。从学生入校到毕业,三年时间,如何引导学生走好每一步?初、高中衔接教学、入学教育、文理分科、学业水平考试、高考是五个重要的节点,如何从这五个节点入手,引导学生过好高中学习生活是我们做好学生成长规划工作要认真对待的。学生成长档案如何建立?这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对学生成长过程的真实记载。学生成长日记的使用是否达到预期目的?这都需要我们用心对待。

6、加强高三教学管理。高考在一定程度上已演变为争夺社会高端职位和优质资源的竞争,对贫寒家庭子弟及贫困地区的长远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在现有评价机制下,我们要依托高一、二打下的扎实基础,加强对高三复习教学的管理,一是要落实菜单教学,指导学生构建学科知识体系。二是要求学生备好学科纠错本。三是分层分类征订复习资料,艺体生与文化生,层次较好的班级与普通班的资料必须有所区别。四是不能仅用别人的资料试卷来应对学生,教师必须有自己的思考理解、归纳整理、提炼升华,要习惯自主命题,或指导学生命题。高三教学,每一位教师必须有硬性的命题和编写复习资料的任务。五是做好学生的励志及心理疏导工作。六是适应学校招生政策多元化的特点,辅导优秀学生积极参加高校的自主招生,积极鼓励支持中下生参加高职单独招生。

7、后勤服务管理工作要精细化。

1)加强学生宿舍管理。目前的学生宿舍仅仅把它作为学生睡觉的落脚点,以不出乱子为目标。学生的认同感很低,有些宿舍成了藏污纳垢的场所,一些不合常规、不道德的行为往往在宿舍发生。宿舍是学生三年高中生活的重要场所,同样具有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集体观念、公德意识、交往能力的功能,宿舍管理员要有工作流程。宿舍要增加服务设置,改善生活条件。通过优秀寝室长、优秀寝室的评比,为学生营造一个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

2)加强学生食堂管理。以服务师生为宗旨,从上期开始,学校不再向食堂收取管理费,尽可能的让学生每一分钱都吃在嘴里,要求食堂实行微利经营,每月公布帐务,同时要求食堂为学生提供免费生日餐。依托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普通高中改造工程建好“教师之家”,搞好教师食堂及过渡住房的建设。

3)加强校产管理。建好校产清单台帐,落实到人,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避免教室交接,办公室交接,人员调动中造成的无谓损失。

4)加强实验室管理。建立实验器材、药品淘汰添置机制。特别是要尽快清理、配备好化学实验药品器材,为开足开齐实验教学提供物质保证。

老师们,五年的时间一晃而过。回望来路,我们能理直气壮、扪心无愧的说:“我走过的路不长草”吗?五年时间,我做了什么?我改变了什么?五年时间,似水年华,时不我待。

从概念到概念,我们表述得太多了,如何从概念到理念,从理念到行动,从行动到热情,这才是我们要认真对待思考的。再完善的制度和监督,很大程度上也只能解决“不能做什么”和“应该做什么”,而要推动人做好一件事,则非有热情和认可不可。   

老师们,让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为我校办学尽快步入良性状态而努力奋斗。


 

 

 

 

编辑:裘愉峙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事业单位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新晃一中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新晃一中 版权所有 湘ICP备14001921号-1
联系地址: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新晃镇太阳坪路27号
邮箱:xhyzbgs@163.com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