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晃一中设立高中部的经过
田锡辉
小 引
新晃一中是1958年正式设立高中部的,距今已整整一个甲子了。此时,学校校长曹敦临、副校长龙希圣、党支部书记轩凤岐、教导主任王志武、副教导主任吴代尧等党政一班人,才是创办高中部的决策亲历者,然而这些一中教育的先辈们均已先后离世,无法寻访他们的亲身经历和切身感受,来反映创办高中的艰辛历程,因而,我接受这一写作任务后却十分茫然,在苦苦冥思中,被作为新晃一中校友一员的义务鞭策着我,同时也是终身从事教育的一名老兵责任激励着我,经过月余的档案查询,通过对健在任课教师以及一批首届高中班校友的走访、信访,收集到颇为丰富且较为详实的口碑和文字材料整理成文,以此作为我对新晃一中设立高中部回望的见证吧!
设立高中为众望所归
新晃一中设立高中部的愿景由来已久,早在民国时期,就已经开始动议。据载: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8月,时任晃县参议会议员,晃中校长周常沛提议,经晃县参议会第一届大会决议:报请于县立初级中学增设高中一班,呈文报湖南省教育厅,随即批复“应尽先发展师范教育,增办高中,应从缓议”。之后,新中国诞生,经过土地改革,实施第一个经济建设五年计划,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侗乡青少年求学的愿望日趋高涨,在1956年4月18日召开的晃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县人民代表时任晃中副校长(主持工作)龙希圣,联合教育战线人民代表姚沅、梁系佳等提议“在新晃县初级中学增设高中班”,再次报省教育厅批复:“经费、设备、师资等存在困难,暂不能增设高中”,因而开办高中就此搁浅。
1958年4月,晃中召开学校行政与支委联席会议,再次议决新办高中事宜,呈文报送县委,是月,县委县人民委员会根据党的“八大”精神,为了加快建设人才的培养,改变新晃侗乡经济、文化、教育的落后面貌,经请示中共黔阳地委、地区行政公署同意,晃中增设高中部,开办两个班,下期起开始招生,更校名为新晃一中,从此,该校成为全县第一所完全中学。这一决策的实现,为即将毕业的应届生创造了宽松的就学条件,同时,也为前届因国家招生政策造成失去就学机会的优秀学子敞开入学的方便之门。
严谨招考录首届学子
1958年5月,高中招生的宣传工作拉开帷幕,召开初三毕业生动员会,宣讲新办高中培养地方人才的重大意义,算赴外地就读高中的经济账,动员学生报考本校高中,同时,通过电话与各乡镇联系,宣传本县高中办学,动员往届学生参加中考。我是新晃一中1957届初中32班毕业学子,当时已经在晏家乡任教,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六的上午,我与同班学友杨忠权听到这一消息传来,仍令人欣喜,立即前往乡政府,打通县教育科的电话,了解报考相关事宜,返校后收拾行装准备离校参考,校长知道后找其谈话给我们上了一堂“论红与专”的政治课,动员我们安下心来从事教育工作,我俩思前想后,还是断了报考求学的念想,
学校通过广泛的招生宣传工作,促使学生踊跃报名,至此应届学生初34—37共四个班193人,往届生10余人,共计200余人,政审合格取得考试资格,参加高中及中专的招生考试。此次招考完全由地县教育主管部门下达招收高中一年级新生100名的计划,招生的命题、阅卷、录取工作均由地区教育局统一管理,考场设在一中,学校配合地县教育行政部门主考,经择优录取招收高中一年级新生86人,编为两个班,其中往届生杨长江、尹新华、龙民怡、李元佐、余世华、扬长忠、姚源厚、杨顺基、姚沅兴9名均为1957届毕业生。是年中专(师)招生69人,总计155人录入高中(中专)学校,升学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80.31%,较前届(1957届)升学率25%,提高了55个百分点。高中的开办,为全县人民特别是侗乡学子减轻了远道就学的经济压力,实现了历届贤达及广大家长的殷切期盼。
倾力办学多风雨兼程
新晃一中新办高中无疑带来了巨大的办学压力。学校倾注心血,全力做好高中的开班工作。首先,腾挪今孔子像左侧一栋平房,作为高一、二班教室及办公室,此后,曾搬至“红卫大楼”等处。其次是选拔班主任,高中一班由湖南师院政治本科毕业的党员教师、校团委书记黄春辉任班主任,高二班则由东北师大物理系本科毕业的陈既明任班主任,他们都是当时新晃一中最有名望且年轻有为的教师。高中课程按照教育部颁行的课程设置实施,开设语文、政治、数学等13门课程。学校选择最好的老师,在高中班授课,他们分别是:政治教员黄春辉,语文除副校长龙希圣兼任外,还有姚敦汉老师,数学教员有副教导主任吴代尧及周厚忠老师兼任,俄语教员是湖南师院俄语系助教下放到一中任教的曾明及陈既明老师任教,物理教员为陈既明及黄源安老师,化学教员是老教师瞿中慧任教,生物教员是湖南师院生物专业毕业的田正中老师,体育教员为武汉体院毕业的邓国华担任,音乐美术教员是姚春珊老师,这些教员不仅专业功底深厚,教学经验丰富,而且敬业爱生,深受学生欢迎。
通过走访信访,耳闻目睹时任生物教师田正中、校生活辅导老师余致堂、体育教师邓国华,以及首届学子赵继良、龙民怡、杨昌镒、杨长金、王龙武等师生们对三年磨砺的回忆。在那个极不平凡的年代里,在高中的办学和教学工作中,创造了许多让师生难以忘怀的办学情节,留下了朵朵花絮。
1958年秋,高中班正式开学,教学工作井然有序。10月,“大跃进”的号角吹响,省教育厅下达停课一月的通知。是月16日,全校停课,师生下厂下乡,大搞劳动。高中部师生兵分两路,一路由校长曹敦临带领,赴扶罗岑庄参加全县大炼钢铁运动;另一路师生由党支部书记轩凤岐带队到中寨公社等地参加支农工作;到11月22日结束,历时36天,磨练了广大师生的意志。12月底,学校举办的“各科教学展览会”中,展示一期来高中的教学成绩。翌年 3月23日,高中班与初中毕业班师生300余人,步行百余里,在天雷山上“奋战十天十夜”,垦荒造林千余亩,栽树281407棵,不仅留下“长沙下放在新晃一中支教的宋菊松老师在天雷山植树,而数次昏迷不下山”的佳话,也给后来天雷林场的辉煌打下坚实的基础。4月,高中班的师生响应县委号召,为老晃城火药库失火烧伤的职工献血献皮,彰显师生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是年,建立高中班建党学习小组,杨祖湘、杨昌镒等7人参加,由党支部定期组织学习活动,开展“又红又专”的学习讨论,毕业前夕,杨祖湘、曾校良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新晃一中首批学生党员。1960年春,高中部师生应邀赴贵州省玉屏中学开展教学交流活动,组织文艺联欢,开展篮球友谊赛活动,并以“大水牛一头”借给新晃一中,解决甘家桥十多亩农业基地的耕种问题;之后文艺节目曾在县城举行公演,学生主演的大型话剧《青春之歌》、大型歌剧《刘三姐》等文艺节目十分精彩,深得社会赞誉。
首届高中开办以来,多次停课劳动,学生身心疲惫,教学受其影响,加之国民经济处于困难时期,部分学生流失。1959年下期,高中两班合并,统称高一班,班主任仍由黄春晖老师担任。是年,学校提出“大抓语文这条鱼”,造成教学上的“停车让路”;次年4月,贯彻省文教会议精神,提出“超黔阳,赛福州,力争全国第一”的口号,教学要求着重“提高程度,要求高中毕业时要达到大学一、二年级水平”;之后,学校对高中毕业班提出催人奋进的“过长江,跨黄河,考上北大清华”的响亮口号,这些口号及办学目标成为激励一代代学子的心中美梦而为之奋斗。但当时浮夸之风盛行,也给学校及广大师生带来不少无情的伤害。
齐心协力圆首届学子梦
1961年是新晃一中高中收获的岁月。高中毕业班第八周就结束新课和毕业考试,并立即转入了升学复习。4月13日,中共新晃一中支部制定《新晃一中毕业班工作计划》,在党支部领导下,成立毕业班工作小组,由党支部书记轩凤岐任组长,黄春辉、吴代尧、宣壎3人任副组长,还有龙希圣、王志武、陈明光、余致堂等七人参加,以抓毕业班工作为中心,组织一个“努力培养自己成为合格的高中毕业生运动”,请县委书记作形势报告,掀起“争取全面完成学习任务”、“用优异成绩向革命致敬”、“创造优异成绩向党的40周年献礼”的三个学习高潮。期间,出版每周两期的“高中毕业生生活”黑板报,召开每两周一次的学生生活会及毕业班任课教师会等等,为高三鼓劲加油。至六月底,高中毕业班仍有68名学生参加升学复习,其中:男生56名,女生12名;团员30名,学生党员2名。在学生的思想状况上,属思想觉悟高,学习认真,工作积极的一、二类学生达67人;文化学习属中上等成绩的,语文68人、数学56人、物理50人、化学54人、外语56人。总之,经过近三年的培养教育,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文化科学知识水平大大提高”,均以良好的心态和优异的成绩迎接高考的到来。
七月,由学校生活辅导老师余致堂带领学生步行到铜仁体检,之后学校副校长龙希圣带队,由余致堂、吴代尧、吴海洋等老师组织首届高中学子68名乘坐货车到芷江,步行到芷江中学,参加在该校组织举办的全国升学考试。考试结束,从芷江步行回晃。此时,高考是全国统一命题,地县教育行政部门主考,统一考试时间,严格执行考场及考生纪律,试卷集中在湖南省会长沙评阅。此届学生尽管受国家经济形势等诸多因素影响,仍有38名学子录入大专院校就读,占毕业生总人数的55.88%,其中8名学生考入本科院校,30名学生录入大专院校。该届毕业生中,赵继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毕业后留校工作,任院长秘书、学员队教导员,曾任学院宣传处处长、组织处处长职,系管理学、军事学教授,陆军大校军衔,享受副军级待遇;杨祖湘由中央民院毕业后分配在国家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工作,曾任副司长;彭宏模于湖南师院毕业后回晃任教,八十年代初调入长沙一中,成为该校一名优秀的高级物理教师;宁望林于湖南大学化工系毕业后,在桃源化工厂工作,曾任慈利县县委书记,后调入省物资集团公司工作,系高级经济师;杨长源于武汉大学毕业后,曾先后在湖南日报编辑部、湖南人民广播电台工作,任高级编辑,曾被授予“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被评为“首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兼任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理事;姚茂山在中央民院本科毕业后分配回晃,在县教育局工作,后在城镇中学、兴隆中学等学校任教;姚源炬于湖南农学院本科毕业,分配在长沙县农科所,后就职于省公安厅;曾校良考入中南矿冶学院,大学本科文化,在湖南常德七一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工作,系高级工程师。在湖南建设学院毕业的胡积亮、张祥镇、余世华、姚茂圭、尹新华、杨长金、吴克诚、吴绍铨、姚源炎、杨灿生、罗名海、李元佐、罗树萱、肖浩然、罗翠霞、姚沅厚、杨明周17名学子,还有在邵阳师专毕业的杨长忠、黄景萍、宁九菊、杨长江、杨清温5名学子以及考入其他大专学校的袁志言、陈祖发、杨顺基、吴廷振、杨鼎生、佘国英、余至凤7名学子,他们大多回到新晃,成为新晃侗乡经济建设、文化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的领军人物,为民族的振兴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其中,吴克诚调省委组织部工作,曾任湖南省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省外经贸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系国际商务师;胡积亮调黔阳地区工作,先后任地委组织部长,地委副书记,怀化市政协主席;他们都是新晃一中首届高中毕业生的佼佼者。
新晃一中首届高中毕业生赵继良1961年被保送至解放军技术工程学院无线电设计专业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该校相继更名为郑州信息工程学院、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赵继良被评聘为管理学、军事学教授,大校军衔,享受副军职待遇,曾任指挥管理系主任、电子工程系政委、校党委委员。退休后现定居深圳。
回 望
新晃一中建校至今已八十周年,设立高中部也整整六十春秋。六十年间,除“文革”三年不招生(1966-1968)外,其余每年都正常招生。新世纪以来,学校“撤初扩高”,高中招生规模逐年扩大,2002年初中部完全剥离,新晃一中成为新晃县唯一的一所普通完全高级中学,2004年招收高一新生16个班,学生达1020人,成为新晃一中招生历史之最。
60年间,新晃一中高中招生58届,招收高中一年级441班,新生24286人;毕业398班,毕业生18331人,其中考入高等院校10952人,占毕业生总人数59.75%,大学本科录取的学子4817人,他们遍布神州大地,都已成为祖国建设事业的开拓者,或即将成为社会主义新时代各行各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为新晃一中设立高中部添加美丽华章。
2019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