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共享阅读 > 教师共享阅读第二期

教师共享阅读第二期

2012年10月11日 00:00:00 访问量:1560

新晃县第一中学教师  

                                            共享阅读      


2012年上期第二期总第二期)    教科室汇编  

         主编:吴泽勋      责编:杨顺敏 徐东柏          内部资料  

                                                             

【编者按】 为实现我校回归教育理性,做好教育过程,提升办学品位的办学目标,我们得重塑教与学的生态课堂,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与自学能力。让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学堂”,让我们的课堂少一些“易中天”,多一些“毕福剑”。我们只有放心让学生去学、思、悟;放话让学生畅所能言;放手让学生进行知识的自我构建和浅尝创新,才能让学生多层次体味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快感。  

我校确立了以“深化分层教学中的学、导、练教学策略研究”为总课题,以各教研组、备课组所实施的教学模式为子课题的新课程教学改革。各教研组、备课组要集教师智慧,通过学习、总结、提炼适合自己学生层次的课堂学—导模式,认真思考在分层教学的学、导、练环节如何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认真权衡各环节在一节课中所占的时间比重;认真思索学、导、练各环节采用怎样的方式进行才是高效课堂,做到对学科负责、对学生负责、对我们自己负责。作为教学实践的践行者,我们必须提升自己的教研能力,阅读可以让您夯实底蕴。  

  


定理1:不向课前延伸——课堂从上课铃开始  

永威学校高中各年级、各学科,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时,课堂教学都从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读(看)书开始。先学(学生看书及看书后的检测练习)这个环节一直都在课堂上进行,从不移到课前。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紧张、高效地学习,当堂达标。   

定理2:不向课后延伸——保证学生的课余自由  

该理解、记忆的,当堂弄懂、背诵;该运用的,当堂训练(每节课有2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把课本上的练习、习题统统完成),形成能力。每节课学生学懂了,学会了,练习了,巩固了,不向课后延伸,就从根本上保证了课外负担大大减轻,学生课外不做作业,有时间更正自己做错的题、自由阅读课外书籍、参加课外活动。  

定理3:自主学习为主,合作学习为辅——充分释放学生的学习力  

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是先自主学习(看书、检测,发现、暴露自主学习中出现的疑难和问题),再合作学习(更正、讨论,解决自主学习中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最后还是自主学习(当堂完成作业,严格训练,形成能力),全过程在探究性学习。   

定理4:先走进教材,后走出教材——弄懂什么是校本教材   

让学生先学走进教材,学习教材(读教材或看教材,并检测看教材后的效果,检测题也是来自课本),先学是一种调查,它弄清了教材上哪些是学生会的,哪些是不会的(暴露出疑难问题或错误)。会了的,就删去不教;不会的,就成了校本教材,课堂上就是要教这样的校本教材(学生不会的)。教的方法是让学生更正、讨论,教师点拨,拓宽延伸。最后让学生当堂记忆、完成课堂作业(作业题也以课本上的练习、习题为主),举一反三。  

定理5:学生的自学,靠教师的引导——没有导,就没有学  

学生自学的每一步,教师都要做出正确的引导。课前,教师要备好课,谋划好学生自学的策略,或叫设计好自学的方案,课堂上,教师像节目主持人那样,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学得最佳。学生会了的,教师就不讲;学生错了的、不会的,通过兵教兵都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老师一定要讲,要有序地讲好,不要就题讲题、一题一题地讲,而要一类一类地讲,由个别(这道题)到一般(归纳理论知识),再指导学生如何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定理6:以学好知识为载体,有机渗透素质教育--课改要贴近地面  

以引导学生紧张地学好知识为载体,有效地实施了素质教育。(1)学生在课堂上紧张地看书、练习、更正、讨论,听老师点拨,当堂完成作业,当堂达标,全过程学生都在实践,在上学,中学,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读书的能力,思维的能力,说话的能力,自学的能力、自我反省、自我纠错的能力等等。(2)学生紧张地学习的过程中,有机地渗透了德育。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责任感、独立自强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严守纪律等品质,还能培养学生敢于摸索、大胆创新的精神。(3)学生当堂完成作业,减轻了过重的课外负担,就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和休息时间,能够每天锻炼1小时,就有时间培养兴趣、爱好,培养特长,促进全面素质的提高。       

定理7:注重效果,不图形式——课改不能中看不中用  

学校始终坚持以效果作为衡量课的唯一标准。如果课堂上能达到学习目标,有效地提高学生素质,就是好课;相反,教师讲得再好,形式再美,也不算好课。  

定理8:常年赛课,不断打假——课改要真刀真枪。  

定理9:校长带头,全员参战——课改是人民战争  

定理10:课改也要承包”——让每个人都有使命感。    

   

制定课题研究计划的步骤和方法
一、课题的明确表述
   
课题的名称必须准确表述所要研究的问题。在课题名称中尽可能表明三点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方法。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和背景
   
(一)研究目的、意义的论述
    
首先要阐述课题研究的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的。其次,要阐述此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即为什么要研究,研究的价值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
   
(二)本课题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把已有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研究起点,并从中发现以往研究的不足。确认自己的创意,从而确定自己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这样,既可以更加突出本课题研究的价值、意义、也可以使自己开阔眼界,受到启发,拓展思路。
   
三、研究范围和内容
 (一)研究范围
  1、对研究对象的界定。对研究对象进行界定,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对研究对象总体范围进行界定,其二是对一些研究对象的模糊概念进行界定。这既关系到研究对象如何选取,也关系到研究成果的适用范围。
      2
、对一些关键概念的界定。对研究课题中的一些关键概念必须下比较明确的定义。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该课题研究在确定的范围内开展,使课题思路明确清晰,具有可操作性,使研究成为一个有确切涵义的问题,具有科学性;另一方面也便于别人按照研究者规定的范围来理解研究结果和评价该研究的合理性。在教育科学的研究和实践中,许多概念说法不一,观点各异,不下明确定义就无法显示研究目标。          

(二)研究的内容
    
研究课题要通过研究内容来体现。一项科研课题,如果提不出具体的研究内容,就无从研究。研究内容的多少与课题的大小有直接关系。如果研究课题很大,那么研究的内容必定很多;如果研究课题较小,那么研究的内容也就比较少。研究内容必须准确体现研究课题,有了具体的研究内容,就可以依据研究内容设计更为具体的研究方案。  

四、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反映一项课题的研究要做些什么怎样做” 。除了要叙述清楚使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之外,还要尽可能写得细致一些。采用实验法,要将实验方案附上。若采用经验总结法,可以把预计总结经验的内容项目、实践方案及用何方式积累材料、预计积累哪些资料等项目一一写出。  

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是先生;在做上学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教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从广义的教育观点看,先生与学生并没有严格的分别。实际上,如果破除成见,六十岁的老翁可以跟六岁的儿童学好些事情.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是我们不知不觉中天天有的现象。因此教学做是合一的。做是教的中心,也是学的中心。  

要想人类全体的经验必须教学做合一方为最有效力;生活教育就是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不但不忽视精神上的自动,而且因为有了在劳力上劳心、脚踏实地的“做”为它的中心,精神便随“做”而愈加奋发。  

                                          ----节选自《陶行知教育名篇》  

   

如何引导学生努力求学  

——给正之先生的信  

正之先生:  

 ……大凡生而好学为上,熏染而学次之,督促而学又次之,最下者虽督促不学。生而好学与督促不学的人究属少数,大多数得到相当熏染、督促就肯学了。现今青年人所以不肯努力求学的缘故,实由于学校里缺少学问上熏染和督促的力量。熏染和督促两种力量比较起来,尤以熏染为更重要。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就地位论,好学的教师最为重要。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换句话说,要想学生学好,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同学也互相感化。好学的同学能引起别的同学好学。有时,教员尸位素餐,还要靠着这些好学的同学们为学问暂延气息。所以,在学校里提倡学问的根本方法就是要多找好学的教员,鼓励好学的学生,使不好学的教员、学生逐渐受自然的熏染或归于淘汰。好学的教员与好学的学生是学校里的活势力,至于校外的学者,如能使教员学生常有接触的机会,也是很有益处的。  

人的问题解决了,就须改善扩充学问的工具。要做哪种学问,就需用哪种学问必须的工具。单靠纲目式的讲义和展览用的标本,决不能引起和维持学生的兴味。图书仪器及其他设备必须应有尽有,应用尽用。  

这些条件都达到了,然后加以督促。定期及无定期地考试,如果办法相当,确能辅助大多数学生上进、前进。倘不谋根本解决而单在考试上做功夫那就没有意思了。  

总起来说:一、好学的教师同学,二、可学的工具,三、必学的督促,是我认为引导学生努力求学的要件。三者俱备,多数学生当不致骛外了……  

           

        

                                                ----选自《陶行知教育名篇》  

   

   

  

   

  

   

  

   

   

   

   

编辑:裘愉峙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事业单位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新晃一中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新晃一中 版权所有 湘ICP备14001921号-1
联系地址: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新晃镇太阳坪路27号
邮箱:xhyzbgs@163.com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