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务处 > 新晃一中2024至2025学年第二学期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新晃一中2024至2025学年第二学期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2025年02月17日 16:02:06 访问量:209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据《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为学生健康成长导航,为学生一生发展夯基”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办好县域人民满意的教育,走“出名师、育名生、塑名校”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增强学校竞争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一)学生成绩显著提升

1.初中部方面,八县九校联考力争前300名有30人,全县统考确保前100名达90人。九年级中考要让所有学生考入本部高中,优生控流保学率达100%,700分以上人数占比在八县九校排前3。

2.高中一年级,期末考试各学科在市内排名前9,全市前100名不低于5人不低于5人(历史方向3人,物理方向2人),所有学科A等人数超过15%,B等人数超过50%,历史、化学、生物、地理的合格性考试及格率达100%。

3.高中二年级,期末考试各学科在市内排名前9,全市前100名不低于5人(历史方向3人,物理方向2人),所有学科A等人数超过15%,B等人数超过50%,语文、数学、外语、物理、政治的合格性考试及格率达100%。

4.高中三年级,本科上线率不低于75%或文化生本科上线人数不低于450人,专业生本科上线上线率不低于75%。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1人以上,985(双一流)高校录取不低于20人,其中物理方向10人,历史方向8人,专业生2人;211高校录取不低于30人。600分以上学生人数不低于30人,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上线人数不低于240人。高中部各文化学科组平均分进入18校前9名,

(二)教师实现专业成长

通过多种集体教研和培养计划,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打造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培育出一批教学新秀、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三)教学模式创新突破

全面构建“331”有效课堂,大力推广情境教学和问题驱动式教学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内驱力和学习效果。

(四)优生数量取得突破

各年级开展好一对多的辅优工作与一对一的扶弱工作,通过每月一次优生座谈会,了解优生所需,构建优生台账,切实提高高考600分人数。

(五)教研成果收获丰硕

加强课题研究工作,推动校本小课题向更高层级升级,积极开展省级以上课题研究,探索教学数字化的新路径,取得一批具有较高有价值的教研成果。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强化教学常规管理,筑牢教学质量根基

1.严格执行教学常规制度,落实《怀化市中小学教学工作常规》等文件要求,重点抓好集体教研、小组合作、精准检测。加强课堂教学常规检查,涵盖教案撰写、课件制作、作业批改等多方面,进行量化考核并及时通报,树立先进典型。

2.实施每周例行检查机制。每周四各学科主任负责审查教案,并评定等级并记录反馈;借助专业训练日志,确保专业训练落实;通过《新晃一中日报》公开教师出勤;利用视频监控核实晚自习教师值班情况。

3.强化教学全流程管理与质量验收。对备课、授课、作业批改等教学环节精细管理与评价,并将其与奖惩机制挂钩,实施全程化和个性化质量管理。学科组安排模块通关测试,落实错题重做和变式训练;学校统一组织期中期末考试,各年级学科做好分析总结,成绩后二两门学科进行典型发言。

4.扎实推进集体备课。各学科组每周组织一次集体备课,教师在集体研讨基础上,结合自身特长和学生情况优化教案课件,课后认真撰写反思。

5.深入开展教师互听互评活动。明确不同层级教师听课节数要求,听课者认真记录评课意见并与授课教师交流。持续推行无预警听课制度,相关领导加强对重点教师的推门听课。教学分管校长需听取不少于40节课程,教务部门相关行政不少于30节,其他学校中层以上干部每学期不少于20节,入职未满三年的教师每学期不少于30节,其他教师每学期不少于15节。听课者在记录本上需提出对所听课程的评课意见,并与任课教师进行交流。(以上均不包括观看长郡录播、直播课)在初中教师的听课节数中,2/3为高中课程,1/3为初中课程;高中教师则反之,1/3为初中课程,2/3为高中课程。

6.做实高三复习备课工作

(1)高三过程管理严格按《新晃一中关于加强2025届高三复习备考过程管理办法》考核,增强过程管理的时效性。

①落实全员导师制与加强学习小组建设。每位教师有辅导对象(优生、临界生、希望生),有记录,及时跟踪,利用学习小组开展面批面改及学生自评工作。

②强化集体教研。做实集体备课,每周不少于1次的备课活动。(备课活动主要研究典型题,周考卷,考点落实,解题方法,高考试卷,考纲等等);制定周计划(张贴在教室),月计划,学期计划,做到有的放矢;每周进行一次限时训练,有记录,有批改,有成绩;按要求做好自主命题,并填好数据表。

③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养。按要求上好螺旋式进阶课;与学生同时进行同步考试(男教师满55周岁,女教师满50周岁可自行选择考试地点)。

④市统考试卷推荐双评(网评、纸评)。

(2)加大高三管理力度,要求学校行政深入高三班级听课,每周进行现场巡查,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同时,每月每个科目至少开展一节面对面沟通课程,与学生进行不少于两次的直接交流(需检查记录)。

(二)优化教研工作机制,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1.完善教研计划与总结管理。各备课组、学科组和教师按规制定教学教研计划,期末进行总结。纸质版提交教务处督查员,电子版上传网校,确保计划有效执行和经验总结推广。

2.规范集体教研活动。文化学科组秉持“331”高效课堂理念进行集体教研,提出三个问题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课后布置三个基础题和一个拓展题。遵循《新晃一中学科组集体备课程序》,人文类学科周一下午、自然类学科周二下午(可调整)开展集体研讨,每次不少于两小时。提前通知行政参会,详细记录活动内容,教科员严格督察。同时,按市教育局要求,周三上午和下午为集体教研时间,各年级上报安排至教务处接受检查。

3.推进名师培养计划。以“学科名师工作室”为依托,借助校本课程开发和教学革新,构建“教学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体系,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4.定期组织教研会议。每学期召开教研工作会议,安排教学研讨工作,检查进展情况,通报常规检查结果,保障教学工作有序推进。

5.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引入第三方机构为学生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推动教学模式转变。持续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建设高端录播室,创新教学模式,探索数字化赋能教育教学管理新路径。

(三)深化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加强课题研究工作。以学科组为单位开展校本小课题研究,推动其升级为县级或市级课题,同时积极参与省级以上课题研究,提升教师教学理论和研究能力。

2.开展多元教学竞赛。持续举办教师比武课、教师解题竞赛、教师讲题竞赛、高三年级螺旋式进阶比武课,营造教学研讨氛围,加速教师专业成长。

3.深入开展学科教学融入思政课教学竞赛活动。依据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文件精神,严谨开展思政课教学竞赛,创新教学模式,挖掘课程内涵,以赛促教,提升教师思政素养、教学能力及思政课教学研究水平,助力培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推进“名师工程”与“青蓝工程”。重视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培养,组织师徒结对活动,发挥名师“传、帮、带”作用,建立展板对“青蓝工程”实施过程进行实时监督。

5.丰富校本课程。各学科校本课程“周末大讲堂”常态化开展,制定详细计划,依托学科工作室平台,颁发讲座证书,推广优秀成果,拓展学生视野。

6.加强对高考改革政策的研究,构建学习小组,打造学生成长共同体,做好学生生涯规划师。加强业务学习和理论研究,特别是对新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及高考试题的研究,把握高考大方向,落实备考小细节。

7.深化校本教研工作。各学科组组建兴趣和竞赛社团,通过社团节开展学科竞赛、人工智能培训、科技创新、创新实验大赛、社会实践调查等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8.做好培优和分层教学。高三建立600分成绩追踪台账,密切关注学生成绩及学习状况;高一、高二常态化开展优秀学生一对一辅导,拓展知识、指导学习方法。新学期初,各年级负责人、行政人员和学科主任共同拟定教学计划。同时,各年级摸排前25%、后25%的学生情况,建立跟踪台账并实施个性化辅导。此外,学校还将完善相关制度,评估教学效果,表彰优秀师生,确保培优和分层教学取得实效。

9.加强与长郡中学的深度合作。依托名校名师的引领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业成绩。35岁以下教师每周收看“长郡直播课”时长不少于6节课。35岁以上的教师每周收看“长郡直播课”时长不少于4节课。

(四)重视教育教学安全,保障校园稳定发展

教育教学安全工作是关系到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我国在教育领域持续深化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然而,随着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教育教学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切实加强安全管理,为教育事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1.强化安全意识。始终将学生生命安全置于首位,全体教职工切实履行安全管理职责,健全安全管理体系,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安全工作落实到位。

2.加强风险防范。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涵盖教学设施设备、意识形态、校园网络等领域。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预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3.完善应急预案。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流程和措施,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预案的实战化水平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4.落实安全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对安全管理不到位、隐患整改不力的单位和个人严肃问责,确保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5.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安全人员培训,提高业务素质,优化人员配置,打造专业安全管理队伍,提升学校安全管理水平。

(五)完善学校制度建设,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1.完善各项制度。健全绩效考核、高质量发展奖、优秀备课组学科评比等制度,为教学教研工作提供制度保障,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

2.组织大型活动。开展教学比武、螺旋式进阶课、解题大赛、讲题大赛等活动,为教师搭建展示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提升。

3.做好其他工作。规范教务处资料收集和档案管理;协助语文学科组办好《飞云》校刊、心理健康老师出好《心理小报》;做好教师获奖统计、试卷扫描及考试数据分析;加强图书馆与实验室建设管理;强化教务处服务意识,为教学科研提供优质服务。

新晃一中教务处、教科室

2025215

 

 周历见附件

  • 附件(1个)
  • (定稿)202502教务处教科室工作周历0216.xlsx (18kb) 下载
编辑:谢兴亮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事业单位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新晃一中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新晃一中 版权所有 湘ICP备14001921号-1
联系地址: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新晃镇太阳坪路27号
邮箱:xhyzbgs@163.com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