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飞云讲堂 > 敢问路在何方——中医现状浅析(主讲:周云福)

敢问路在何方——中医现状浅析(主讲:周云福)

2014年12月08日 09:32:17 来源:本站原创 访问量:2134

中医,你的路在何方?

周云福

说到中医,我想为在座的同学做一个现场调查:请看过中医的人举手。很好,看来绝大部分的人没有看过中医。那么,我再问一个问题:中医是什么?

其实,你要我来回答我也答不完整。下面我跟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有关中医的知识。“中医”二字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经方》,其中是这么说的:“以热益热,以寒增寒,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云:“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在这里中字念去声。“中医”这个名词真正出现得到鸦片战争前后。东印度公司的西医为区别中西医给中国医学起名中医。这个时候的中医的名称是为和西医做一个对比。到了1936年,国民党政府制定了《中医条例》正式法定了中医两个字。那么鸦片战争之前怎么称呼中医呢?第一个代称是歧黄。这个名字来源于《黄帝内经》。因其是黄帝与歧伯讨论医学的专著,便称《黄帝内经》为歧黄之术。自然,歧黄也就成了中医的别名。第二个代称叫青囊。现在知此名字并使用者甚少。它的来源与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有关。据说,华佗被杀前,为报一狱吏酒肉侍奉之恩,曾将所用医书装满一青囊送与他。华佗死后,狱吏亦行医,使华佗的部分医术流传下来,据此,后人称中医为青囊。第三个代称唤杏林。这个名字的起始,也与三国有关。有资料介绍,三国时吴国有位名医叫董奉,他一度在江西庐山隐居。附近百姓闻名求医,但董奉从不收取钱财,只求轻症被治愈者种一棵杏树,大病重病被治愈者种五棵杏树。数年后,董奉门前杏树成林,一望无际。从此,人们便唤中医为杏林。第四个代称称悬壶。传说河南汝南的费长房在街上看到一卖药老者的竿杆上挂一葫芦,奇怪的是,天黑散街后,老者就跳入那葫芦中。为弄清底细,费长房以酒款待,老者后来约他同入葫芦中,只见玉堂俨丽,甘肴旨酒。费长房即拜老者为师,学修仙之道。数载后,他术精业成,辞师出山,又得壶翁传赠的治病鞭鬼之竹杖,从此悬壶行医。从那时起,医生腰间挂的和诊所前悬的葫芦,便成了中医的标志。在西医传入中国之后,中医亦被称为“皇汉医学”。在日本中医被称为“汉方医学”。

大家学过历史,应该也知道一些历史上的名医:首先是“医圣”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称为医圣。相传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沙之称。张仲景之所以被称为医圣”,不仅仅是因为他高明的医术,而是他写了一本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这本书可不得了,它是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之一。那可能有人就说了,三国时那个华佗不是吗?华佗没被称为"医圣",主要是因为他的医学典籍几乎没有流传下来,就是前面提到的《青囊书》也只是流传了一部分下来。而张仲景是中医临床医学的奠基人。所以他被称为医圣”。还有一个人我们不能不记得,那就是炎帝神农。我们现在无法考证神农是否确有其人,然而神农尝百草毕竟意味着中医的真正开始,中国古代最早的药书就是《神农本草经》。而《黄帝内经》是第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黄帝内经》以生命为中心,里面讲了医学、天文学、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还有哲学、历史等,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我们国学的核心实际上就是生命哲学,《黄帝内经》就是以黄帝的名字命名的、影响最大的国学经典。中国古代有三大以“经”命名的奇书,第一部是《易经》,第二部是《道德经》,第三部就是《黄帝内经》。中国历史上的名医,除了刚才提到的,还有扁鹊、孙思邈李时珍葛洪等等。

阿拉伯世界有句名言:“希腊人只有一只眼睛,唯有中国人才有两只眼睛。”有两只眼睛的中国人,自豪地拥有最伟大的四项发明——指南针、印刷术、火药、造纸术。但在我看来,中华民族的文化能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世界领导地位,除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之外,还有一个主要的因素,我们可以称之为“第五大发明”-----中医.

在中国的历史上,中医曾经辉煌了几千年。如果没有中医,我们就不可能有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也不可能繁衍不息,绵延不绝。我在网上看到有很多人叫嚣着要取缔中医,还发起了取消中医的签名活动,短短几天时间应者云集。对此,我深感痛心,有些人自诩为民族精英,打着振兴民族的旗帜,其实干着欺宗灭祖的事,是新时代不择不扣的汉奸,成了西方大国在中国的代言人。近观中国历史,中医在鸦片战争以前,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唯一医疗手段,而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医的进入,再加上中医传承的青黄不接,使得中医的地位岌岌可危。中医的第一次危机出现在1912年,也就是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这期间的代表人物是梁启超。第二次危机则出现在“五四运动”后,渴望改变旧中国封建落后现状的新知识分子找到了中医这个代表封建思想的最成功的出头鸟进行激烈的抨击。“骂中医”成了西化知识分子的典型言论。1929年,民国政府的“废止旧医案”,终于引发了中西医的第二次论争。这次论争,直接关系到中医的存亡。最终,在中医界人士不懈的努力下,第二次论争以中医界胜利告终,中医界也将3月17日定为“中国国医节”。第三次论争是1950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这次会议上,针对解放前医药卫生条件落后的状况,党中央制定了我国卫生工作的三大方针,其一便是“团结中西医”。注意是团结,但是在政策执行初期,被有些人有意无意地错误理解成把中医改造成西医。政府举办的中医进修学校,进修却是现代医学;青年中医也都被选送到西医学院再学习。这一系列原因,使中医再次陷入困境。而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更是借着破四旧的名头,全国绝大多数老中医被批斗、迫害;很多中医古籍被当成“四旧”送进了造纸厂的化浆池。“文革”后,中医才从浩劫中再次恢复了元气。直至1982年,颁布的宪法中提出“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这才给予了中医和西医同等的地位。

在中西医的争斗中,很多名人站在了反对中医的阵营,鲁迅是大家最熟悉的一个。他在1922年和1926年写的《呐喊--自序》、《父亲的病》中对中医进行严厉的批评批评,用辛辣的笔墨嘲讽了中医存在的弊病:故作神秘和玄虚、拼命捞钱、草菅人命的恶劣职业道德。并发誓‘决不看中医’,同学们应该在他的作品中能体会到这一点。实际上,鲁迅是因为他父亲之死而尽尖酸刻薄之能事,讽刺挖苦攻击中医。这种类似于今天医闹的做法,确实诋毁了中医,流毒至今。其实事情的真相是什么呢?。鲁迅的父亲当时患了肝硬化,后来发展成为肝癌。大家都知道,就是现在,这种病也是不治之症。现在又除了个何祚庥,借某电影明星之死攻击中医。我就不禁要问问某些人:西医出了多少事故,怎么没见人骂西医呢?当然,鲁迅对这些具体问题批评的都是对的,点到了某些中医的痛处,也难免有些偏颇。后来鲁迅坦诚地说:“其中大半是因为他们耽误了我的父亲的病的缘故罢,但怕也很夹带些切肤之痛的自己的私怨”。由此看来,鲁迅并不是在反对中医,而是批判庸医。鲁迅后来对《本草纲目》和民间医药的评价,公允而且深刻,就足以证明这一点。其实鲁迅应该感谢中医,因为中医帮助他父亲多活了一年。实际上鲁迅虽然是学西医的,但是他家人包括他母亲、儿子的有些病是他用中医的偏方治好的。还有一个人不能不提,那就是梁启超。1926年,梁启超因患尿血病,到北京一家著名西医院治疗。医生诊断说是肾脏的毛病,需要作肾切除。本来,梁启超的一位朋友认为不必割肾,劝他服用中药,但梁启超坚信西医。结果,在右肾被切除之后,他的病情仍无好转。医生于是又诊断说,病因在牙。在拔掉七颗牙齿之后,病情依旧。梁启超三年后死此病。即使在他明知自己被误珍误医之后,他怕因此影响西医在中国的声誉,带病撰文,要国人不要因为个别事故而全面否定西医的科学性。我认为,民国乃至五四运动之前知识分子反对中医是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的,他们迫切地希望改变旧中国贫穷、落后、封建的局面。那么,到了现在,还有人叫嚣着要取缔中医,那么他们的出发点就很是值得推敲了。存在了几千年的东西,你说它不合理,不该存在,那你是怎么出来的?没有中医,你的祖宗怎么活下来?

 在我看来,中西医之争,其实是两种文化意识的争论。大家都知道,我是生物老师,学自然科学的。科学嘛,始终强调一个观察、发现、实验、结论,是一个非常严谨的、逻辑化的知识体系。但是,我始终有一个观点,那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你们说中医治死人,西医没有吗?中医治好的病不多吗?我自己有一个很好的病例。我曾经患过甲肝,当时我妈妈给我找的中医,吃了一个星期的中药就好了,只花了几十块钱。还有,在座的大部分同学,应该小时候都有过扁桃体发炎的经历吧。现在你去医院治疗,肯定要吊针,肯定要注射抗生素,没有个五六天,不花上百块钱是治不好的。我们小时候是打喷筒,把一种像西瓜霜那种味道的药粉喷到咽喉这里,两天喷两次就好了,一次五角钱。所以,中医好还是西医好,这个问题要辩证地去看。在大部分情况下我是这样认为的:西医救人,中医治病。中医对于很多疑难杂症,特别是慢性病,是西医望尘莫及的。我这里举一两个医案:齐闵王疾,使人之宋迎文挚,文挚诊王脉,谓太子曰:非怒则王疾不可治,怒王则文挚死。太子曰:苟已王疾,臣与母以死争之,愿先生勿患也。文挚曰:诺。与太子期而往。不当者三,齐王固已怒矣。文挚至,不解履登床,履王衣问疾。王怒不与言,文挚因出陋辞以重怒王,王吐而起,遂乃疾已。王不悦,果以鼎生烹文挚,太子与母合争之不得。夫忠于平世易,忠于浊世难也。(《吕氏春秋·至忠》)这个病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文挚诊齐闵王卧病不起,认为怒可愈。首先与太子商定出诊时间,但三次爽约令王怒;在诊病时又逐渐增大刺激力度,故意“解履登床,履王衣”,加深怒意,最后以陋辞诱使王大怒,怒则气上,郁积之物随之一吐为快,“遂乃疾已”。注:文挚是战国时期宋国人,洞明医术。还有一个比较奇怪的病案:邱汝诚治一女子,欠伸臂不下。邱命其母裸女上身,以单裙著之。曰:俟吾揭帘即去下裳。母如命。邱扬声而入,女羞缩臂即复故。(《挥尘新谈》)按照西医的说法,这个病案说的是一个女运动系统的病态,类似于神经性强迫状态。如果她是现代人,到了医院肯定是先做检查,交了N多的钱之后再开药。但是邱汝诚的治疗很简单,抓住古时候男尊女卑封建社会的价值取向,女子在陌生人面前暴露身体意味着失去清白,邱汝诚抓住女性的这种意识,突然上前佯要脱其衣裙,女子因羞愧下意识做出超常的自我保护,心身病态得到纠正。另外,中医对养生,也就是改善人的生活质量,延长人的寿命是由很深的研究的。

刚才说了,中西医之争,其实是两种文化意识的争论。在这场争论中,我很少看到中医批判西医,更多的是西医批判中医。中医的理论是建立在阴阳五行变化的基础上的,它讲究整体和变化,推崇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和标本兼治,并以辨证论治和“治未病”(即如今之预防医学)为基本特色。因此,他和西医是两种理论,两套体系,只不过西医认为中医是不科学的。因为西医用西医的方法去验证中医理论的科学性,认为中医中的“气”和奇经八脉是用仪器看不到的。在西方人的思维中,科学的定义是建立在已知的经过论证的基础上的,所有未知和未经论证的的东西都是不科学的。那么,现今所有的科学知识在未发现以前全部是不科学的,可以称之为“巫术”。也就是说:科学是人为定义的,我不理解的东西是不科学的。很显然,中国的文化是很多老外不能理解的。一个奇经八脉用科学仪器找了好多年了还找不到,你找不到就不要找嘛,中国人用这套知识体系用了几千年了,没见过几个人去解剖尸体找奇经八脉吧。中国人的文化体系中,很多东西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如果要一个老外来学中医,恐怕很难学好。因为他的世界观,他的语言文化限制了。

那么,中医在现代中国的地位为什么不如西医呢?我认为有以下原因:

一、中医西化

我认为这是导致中医的地位越来越尴尬的主要原因。而导致中医西化的罪魁祸首是政府决策。首先是中医的培养体系。西医可以量产,而中医不行。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西医可以在短短几年内培养出一个合格的西医。而传统的中医的学习要复杂得多。首先你拜师之后先要背和中医药有关的歌诀,再去熟悉药理和药性,把大部分草药都认识了后,还要学习药材的焙制等等,这个时间大约要5到10年左右,然后才能去接触核心的部分,出师的话大概要十几年时间。而且中医理论体包含内容广泛,从天文到人文,是以古代哲学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将中医学精通的人很少;中医教育大部分是家传与师带徒,也有部分靠自学成才,即使有一些所谓的学校,基本上也是传统教育方式,像私塾一样。学中医还必须要有良好的古文基础,因为很多医书是古文的。古语说的好:秀才学医,笼里抓鸡。问题是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没有中医人才培养的土壤。中国的教育机制是前苏联模式,中医药院校属于教育部管理,教育部门完全按照一般的普通教育来进行,没有考虑中医教育的特殊情况。中医学院的入学要经过高考,而高考的课目大家都知道,没有专门学习中医的基础学科。学生们进入大学学习中医普遍感觉很困难。因为大部分人没有接触中医药,对中医的古文化了解很少。而学习西医的学生,高中所学的物理、化学、生物都能用上。学中医完全是重新开始,前十几年学习的知识与中医药基本没有什么关系,特别是易经、阴阳五行学说等,让学生感觉虚无飘渺,甚至有的学生觉得是迷信。所以很多学生考了中医学院,教育模式却是西医,最后还是学的西医。最让人无解的是,学习中医还要英语过级。我就搞不懂了,中医和英语有个毛关系。北中医某硕士英语达不到6级,不发硕士证;本硕连读的某学生四年级英语不过关不许继续读下去:有这种必要吗?你要让中医走向世界,也不一定要求每个学中医的都精通英语啊。英语不代表一个中医的临床水平,更不代表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经济水平!也不代表一个国家的实力!培养一大批幼儿英语教师,让山沟里幼儿园开始“双语学习”,这不是培养精英,是奴性的表现。结果导致中医院校培养不出真正的中医,培养的都是“中西医结合”人才,或说西医的医佐。学生进校时热爱中医,相信中医,毕业时怀疑中医,反对中医,不干中医。所以改革开放20多年来,没有培养出多少像样的中医,绝大多数毕业生(至少95%)做医药代表或改行其他。

有这样一个数据可以说明这一点:清未民初时,我国3亿多人不到4亿人有中医80万人;1949年5亿人,有中医50万(注册者27.6万人);今天13亿人,中医仅23万。中医人数几乎是直线下降。而西医由民国初年的几百人增加到1949年的8.7万又激增到2001年的175.1万人。23万中医中,受西化教育的影响以及将医疗推向市场政策的迫使,真正能开汤药处方者不过十分之一,即不足三万人(有人估计远低于这一数字)。

要想改变这一状况,我认为最好是撤销现有的中医院校,恢复古制,也就是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因为中医属意会知识,更适合于师徒传承。

其次就是现行的医疗体系。现在已经几乎没有纯正的中医院了。大家看看我们县里的中医院就知道了。说是中医院,也就是中西医结合医院,其实就是二流的西医院。本来近中医院是看中医的,结果一进去就是各种各样的检查、化验,动辄吊针、西药、手术、放化疗,与西医院的做法几无二致;用点中药也是可有可无的,起不起作用没有关系,反正靠的是西药。如此下去,中医就真的消亡了。中医院的中医其实就是个摆设,他不敢不给你做检查,因为大部分病人认为进了医院没做检查就不是治病。化验和检测是西医的特色,中医治疗讲究“望、闻、问、切”。西医治病,很多情况是通过化验指标的变化来判断病情是否得到治疗。结果,就使得中医也不得不跟着这么做,你不这么做病人不放心啊。因此,现在中医治疗,大部分是想找一个方药,想办法把化验不正常的指标治疗正常。这样做怎能客观体现中医的疗效和特色?目前的中医中,只有一部分人还会用中医思想看病,其他中医被改造得扔掉了中医的特色、只会开化验单看检查报告了。

第三就是《医师法》中对行医资格的认定。几千年来,中医的教育主要有三种途径:师承、家传、自学,而且,这种方法行之有效,这种传承方式本身就是中医自身发展的规律之一。这种存在了几千年的东西,有些人一句话就把它封杀了,认为这是一种一种落后的手段。那么,我不仅要问问这些人,他们推崇的学院培养模式到底培养出了多少合格的中医,又有多少名医。据我所知,现今真正的中医名医中,恐怕没有一个是他们培养的。为什么要求中医师报考资格是必须要有大专以上毕业文凭,而考试内容近半、一多半是西医知识,甚至要考手术衣的穿戴、呼吸机的使用呢?很多自学成才的中医,他们也有高明的医术,为什么就不能得到国家的承认,相反还要冒着被抓进监狱的危险行医呢?他们当中有很多人在群众中有很好的口碑,却被媒体肆意污蔑。这些民间中医西化最少,在保存中医精华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是有功的,他们是中医队伍的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他们许多人行医十几二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早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退一万步说,假医也变成了真医。大医恽铁樵就是40岁才自学成才的,以后又办中医函授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中医人才。在中国,很多事情是说不明,道不清的,真理在官员的口中。有些别有用心的想消灭中医,又不敢做在明处,就借助各种各样限制和取缔中医的法律来实施。山西稷山县骨髓炎医院是上世纪70年代建立的,是当时卫生部向全世界推广的典型。其前身是南梁村卫生所,除5名有执业医师证的医务人员外,其它15名医务人员均是70年代由村里安置的高中毕业生,虽多次前往医科大学进修,终因无毕业证,只持有乡村医师证,一直未能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按执业医师法的规定,他们在医院工作属于非法行医,按《药品管理法》,他们有的药品也是非法的假药;如果按法律规定,取消该医院的执业资格是有依据的。但他们的疗效是有目共睹的,迄今为止,该院已收治二三十万例病人,保持着无一例截肢的世界纪录。因为这种病让西医治的话,基本上要截肢的。其疗效之好、费用之低,一直为患者所称道,现在仍有几百名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然而,2006年就有一个“懂法”的患者状告该院用非医务人员给他治病,索要60万元赔偿。另外,中国有14家民间中医治疗艾滋病的效果都不错,不可能有哪家中医院愿意接收他们进行临床治疗,因为他们绝大多数没有行医执照,那些药也都没有批准文号。广西有个李之焕,在监狱中自学成才,治疗癌症、艾滋病等诸多疑难病症,效果甚好,中国中医药报曾用整版篇幅连载他的事迹。然而,有关部门以非法行医和制售假药为名抄没其家产和现金数百万元,因找不到其犯罪事实,予以劳教。既然他能治病,效果不错,何以非要说他是假医假药呢?

第四是分科。古时候中医主要分为大方脉、小方脉;后来发展到分为内、外、妇、儿,没有呼吸、心血管、消化、神经等科。因为中医治病讲究一个辩证论治,讲究一个整体观,按脏腑来辩证。比如说肝病,中医治疗时常用健脾胃、治肾、活血排毒等办法来治疗肝病,而不是仅仅治肝。只要是内科的病,中医内科的医生都能治。现在中医院全是按照西医的方式,内科分心血管、消化、内分泌、神经科等,完全失去了中医的特点,不能发挥中医的特色。某著名中医院皮科一位年轻的主治医,坚持使用中医药治疗,声名远播,癌症、心脑血管病人都到皮科找他看病,疗效还满不错。检查团批评他不该看其他病,他的回答很好:这些病人都是自己来找我看的,中医讲大医精诚,谁来我都应该给看,不能把病人推出去;我的行医证上写的是中医主治医师,不是写的中医皮科主治医师。

最后我要说说《药品法》,这部法律中规定任何个人不得生产制剂,然而,中医历来是医生亲自炮制,亲自将汤剂制成丸散膏丹,不许他们自制,如何给人治病?难道他们不知道中医中药历来不分家,不会制丸散膏丹的就不是合格的中医这个道理吗?药监局规定“中药必须注明有效期”。陈皮、艾绒越陈越好,如何标明有效期?北京平心堂为救治一位妇女,将珍藏二十多年的一盒同仁堂生产的苏合香丸给她,她却控告诊所给她服用过期的中药,药监局马上前往查抄、罚款。还有就是中药制剂必须标明有效成分和标准,硬要中药申报内容与西药几无二致,把中医药当做西药来管理。

二、中医技术的失传

我为什么说中医技术失传呢?就说糖尿病吧,西医对它是没有办法的,不能根治,只能稳定病情。而这种病在我国古代的医书中早有记录,并且还有治病的方法。糖尿病在古代被称为消渴症,可能在病症上有一些区别。最早是《黄帝内经》。而且有记录的名人患者也比较多,比如说有汉武帝、隋炀帝、韩愈、苏东坡、慈禧太后等等。汉武帝患次病后,御医治疗无果,后有西域匈奴王进献药方治愈。此方还被汉武帝刻在了石碑上,但是后来失传了,只有不全的方子。造成中医药失传的原因有很多,我认为主要是两个:一是战争。在中国历史上发生了很多战争,死了很多人,所以有些中医的流派灭亡是肯定存在的,也肯定烧毁了很多书籍。特别是宋末与明末,死的人更多。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崖山之后无中国。说的就是南宋的灭亡,造成了很多中华文明的传承断绝。二是中国古代人的思想观念。古代的中医收徒是很谨慎的,在传授技艺的时候也是有所保留,再有就是很多‘祖传秘方’都是不公开、不外传的。所以很多好方子、好方法只会逐年流失、减少。

三、药材

药材是限制中医发展的一个很大的因素。在中医里,很多治疗急症的药是动物性的药,如虎骨、犀牛角,这些现在都是禁止使用的。很多的中药材,现在都是人工培植,你人工培植的药效肯定没有野生的好。还有就是很多制药商家为了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化生产,省略了一些中药炮制的必要过程。而是寻找化学单体、有效成分,用生药学替代本草学,用植物化学替代中药学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的看法。其实,从五四运动到改革开放后的留学热潮,西方国家一直在强力打压中华民族文化,他们的骨子里就有一种思想:中国是黄祸。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国家大力扶持中医,导致中医超过西医,那么,全世界不知有多少西医医院和制药公司会倒闭。今天,西方的西医药利益集团绝不允许中医药发展起来与之争夺早已被他们垄断的市场,不许中医药分他们一杯羹。他们为此采取的手段很多:在国际上用西医的标准群起而攻之、扶持他们在中国的代言人等等。然而,洋人心知肚明:中医药高明,是与他们的西医药完全不同的医学体系。于是他们组建研究机构,大量拨款,高价网罗我国中医药人才,希望弄清中药。在他们弄清之前,自然要千方百计贬低中医药,限制中医药,扼杀中医药。一旦弄清了,利用其强大的实力,迅速占领市场。美国人汉斯?鲁斯克于20世纪30年代撰写的《洛克菲勒药品帝国的真相》一文中也揭露道:“洛克菲勒基金会投资4500万美元用来‘西化’中医。医学院校被告知,如果他们想从洛克菲勒慷慨的赠予中得到好处,就必须使5亿中国人民信服地把他们经过多少个世纪检验的安全、有效却又廉价的草药扔进垃圾箱里,让中国人民赞成使用美国制造的昂贵的有致癌、致畸作用的‘神’药。当这些药致命的副作用再也掩盖不住的时候,则需要不断地用新药来替代。因此,可以这么说:中医自己救不了自己,中医振兴只能依赖于中华文化的复兴。如果再继续实施中医西化的政策,那么中医的消亡只是时间的问题。

   中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她是历经几千年时间检验、成熟的、系统的医学理论。她和历史上那些消亡了的医学体系不同,她可以防治各种疾病,包括曾经让整个欧洲闻之色变的鼠疫以及现代医学认为是新出现的疾病。她应该可以代表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引导人类社会走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振兴中医就是复兴中华文化,是一场爱国主义教育。只有那些对中医一无所知、没有民族自信心、一心向往西方、只看到美国月亮圆的人,才会不断排斥、攻击自己祖国的优秀文化。为了不致发生这样历史性的悲剧,你们这一代人必须了解中医,支持中医。这样,我们的子孙后代可以自豪地说:我们的先辈是智慧和理性的,中华民族将为人类的健康作出卓越的贡献,中医药将再创辉煌。


编辑:裘愉峙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事业单位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新晃一中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新晃一中 版权所有 湘ICP备14001921号-1
联系地址: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新晃镇太阳坪路27号
邮箱:xhyzbgs@163.com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