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课题研究 > 武陵山片区高中历史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 开 题 论 证 书)

武陵山片区高中历史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 开 题 论 证 书)

2016年12月06日 11:38:39 访问量:1038

年度

 

编号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开 题 论 证 书

 

学科分类:基础教育

课题资助类别:一般立项        

课题批准号:XJK016CZXX065

课题名称:武陵山片区高中历史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

课题主持人及联系电话:彭敏  153****0668

主持人所在单位:新晃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

开题日期:20161107

开题形式:专家指导型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6年修订

 

 

一、         开题论证后的数据表(修订数据后由课题主持人填写)

课题名称

武陵山片区高中历史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

主持人姓名

彭敏

性别

民族

土家族

出生日期

19760324

行政职务

专业职务

中教一级

研究专长

高中历史教学

最后学历

本科

最后学位

担任导师

 

工作单位

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

电子信箱

527245****@qq.com

通讯地址

湖南省新晃县太阳坪路27

邮政编码

419200

联系电话

153****0668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称、职务

研究专长

工作单位及部门

杨永旭

46

中一·校长

国学、组织管理

新晃一中

杨胜文

42

中高·教科室主任

校本研究、课题管理

新晃一中

邓德云

31

中一·教师

高中历史教学

新晃一中

卢芳

27

中二·教师

高中历史教学

新晃一中

孙坤梅

26

中二·教师

高中历史教学

新晃一中

张江雨

25

中二·教师

高中历史教学

新晃一中

杨序吉

47

中高·教师

高中历史教学

新晃一中

邓运华

48

中高·教师

高中历史教学

新晃一中

吴勇

35

中一·教师

高中历史教学

新晃一中

杨天旭

38

中一·教师

高中历史教学

新晃一中

罗丹

25

中二·教师

高中历史教学

新晃一中

蒲光平

42

中一·教师

高中历史教学

新晃一中

 

 

 

 

 

 

 

 

 

 

 

 

 

 

 

 

 

 

 

 

 

 

 

 

 

 

 

 

 

 

 

 

 

 

 

 

 

 

 

 

 

 

 

 

 

 

 

 

 

预期最终成果

研究报告

预计完成

时  间

20186

  二、开题论证后预期研究成果

主要阶段性成果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阶段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承担人

1

2016年7月——2016年10月

武陵山片区高中历史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邓德云等

2

2016年11月——2017年10月

微课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的研究

论文

杨天旭等

3

高中历史微课制作的典例探究

论文

吴勇等

4

高中历史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在促进教师专业提升的研究

论文

彭敏等

5

高中历史系列微课

视频

邓德云等

6

2017年11月——2018年6月

武陵山片区高中历史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的对策及建议

论文

彭敏等

 

 

 

 

 

 

 

 

 

 

 

 

 

 

 

 

 

 

 

 

最终研究成果

序号

完成时间

最终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负责人

1

2018年06月

武陵山片区高中历史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彭敏

2

2017年12月

高中历史微课资源库

微课视频集

吴勇等

3

2017年12月

武陵山片区高中历史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阶段性成果

论文集

邓德云等

  三、开题论证后的实施方案(由课题主持人填写)

填写内容:问题提出、研究意义、研究综述、核心概念界定、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和措施、组织领导成员分工、研究成果及责任人、经费管理以及课题研究目前行动情况等,并附主要参考文献。表格不够可以自行添加页码。

1.问题提出

自2010年佛山市胡铁生老师率先提出微课建设理念以来,微课因其“短小精悍、高度聚集、交互性强、使用灵活、应用面广”等诸多特点而迅速受到广大师生的热捧。2012年,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分别举行了全国中小学教师微课征集评审活动和全国高校(含高职高专)教师微课教学比赛,越来越多的省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各级教育学(协)会、教育资源企业、教育研究机构等也纷纷加入并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利用微课开展一对一学习、移动学习成了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研究的热点领域。

    在武陵山片区,由于教育信息化技术相对落后,教育行政部门对微课使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微课资源的开发投入不够,微课推广应用力度不大。特别是武陵山片区许多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对微课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数字鸿沟”呈现越拉越大的趋势。

2.研究意义

一是通过对高中历史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推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进一步完善高中历史微课教学模式。

二是通过开发与应用历史微课资源为其他学科提供借鉴,力促翻转课堂全面铺开。

三是在武陵山片区推广应用高中历史微课资源,扩大微课资源应用的覆盖面,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缩小武陵山片区与东部发达地区的“数字鸿沟”。

3.研究综述

国外微课起源于1993年,美国北爱荷华大学的麦克格教授开发的“一分钟有机化学课程”并取得了成功。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戴维·潘罗斯教授提出了“微课程”的概念,明确阐述了微课程的概念和创作过程。2009年美国萨尔曼·可汗创立可汗学院,研究提出每一节课程时长10分钟左右,视频短而精,内容深入浅出的在线网络视频课程供各地学生学习。

我国微课程的研究时间较短,大多停留在对微课程的概念、含义、特征等理论层次的探讨。胡铁生首次提出了微课程的概念,他认为“微课程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他还提出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学点评等教学资源是构成微课程教学资源生态系统的要素。黎加厚教授指出“微视频”并非等同于“微课程”,其只有与学习单、学生的学习活动流程结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微课程”,否则它只是一个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材料。关于如何开发设计微课程。胡铁生认为微课程的开发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在现有的优秀完整课例或视频课例中经加工改造完成;二是原创开发,即设计开发一节全新的微课程。李玉平认为微课程的设计制作实质是精细观察和深度思考,是从一个个小细节中发现亮点,通过不断追问,将看似价值不大的叙述开发成策略、梳理成故事,通过后期制作形成。关于微课程的应用研究。焦建利教授认为微课程是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教育资源,对于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实践、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通过微课程的学习和反思,分享到的不仅是丰富的教学资源,更是各自的教学智慧,这种研修方式更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关于微课的评价,李婉嘉认为主要应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技术支持、效果效益这4个方面来考量。

目前,有部分学者对微课程如何与历史学科教学整合应用进行了研究,主要有谢毅勇的《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赵小鹏的《微课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袁从秀的《主题立意:历史微课设计的关键——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微课设计为例》等;

总体上看,学术界对微课的含义、特征等进行了较多研究,取得了较多成果。但是,在教育信息化相对落后的武陵山连片集中贫困地区,关于高中历史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特别是如何将微课资源与高中历史整合应用的研究少之又少。结合这一地区的教育特点,开发出更多教学目标明确、知识点凝练、讲解清晰易懂、形式活泼新颖的历史微课资源,并将这些资源充分合理应用,是每一位关心武陵山片区历史教育事业的学者必须关注的重点课题。

4.核心概念界定

一是界定于历史学科领域。本课题主要针对武陵山片区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教学展开研究,不对其他学科进行研究。

二是界定于对策应用领域。本课题不是一般的基本理论研究,主要是为解决高中历史微课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是资源开发与应用、对策及建议层面的研究。

三是界定于武陵山片区。本课题主要是针对武陵山连片集中贫困地区具有共性的历史课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现状、问题及对策的专门研究。

5.课题理论依据

一是建构主义理论。该理论认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历史微课有利于学生相互交流、沟通,帮助每一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内化相关知识,实现“教师引领+学生自主”的主动构建

二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寻求合理的教学方案,使教师和学生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最好的发展,历史微课无疑有利于教学过程最优化。

三是有效教学理论。该理论认为,网络时代的“注意力模式”为10分钟,只有在10分钟内,学习者能完全集中注意力,因此,历史微课一般不应超过10分钟。

此外还有信息加工理论、掌握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

 

6.研究目标

一是提出适合武陵山片区高中历史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的对策建议。

二是构建武陵山片区高中历史教学的系列微课教学资源库。

7.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  武陵山片区高中历史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建议的研究。本部分主要以新晃县一中、怀化市三中、张家界市一中等武陵山片区高中作为案例,调查总结近年来高中历史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方面的主要做法、取得的成绩及经验;选取适当评价体系,对历史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针对武陵山片区的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以为教育主管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第二部分  武陵山片区高中历史微课资源库的开发。本部分将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选取重点、难点及疑点开发出一批具有较大应用价值的历史微课资源库,为武陵山片区的教学单位提供微课资源。

8.研究思路

   在国内外对微课、特别是历史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的基础上,本课题重点研究武陵山片区高中历史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建议,并开发出一批具有较大应用价值的历史微课资源库。

9.研究方法

一是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

  二是调查研究法。通过选取系列城市高中与农村高中,采取问卷调查、座谈会、网络反馈等方式掌握第一手材料。

  三是教育经验总结法。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分析微课在历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使教学改革与课题研究同步进行。通过对采用开展本课题研究前后的效果进行纵向比较,来验证本课题的科学性。

  本课题可能还会采用到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系统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10.实施步骤和措施

     本课题研究预计两年内完成,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16.6——2016.9)

  (1)做好课题设计,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和方案。

  (2)邀请专家作理论指导,明确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形成系统的理论构想和基本的实验方法。

  (3)写好微课研究综述,了解微课研究新动态,抓好微课制作技能培训。

  (4)制作好调查问卷,确定调查研究实施学校、研究访谈对象和内容。

   (5)购买相关书籍以及研究工具,方便研究。

   第二阶段  研究实施阶段(2016.10——2017.12)

  (1)对武陵山片区高中历史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2)对武陵山片区高中历史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以论文形式呈现。

  (3)依据新课程标准,编制微课教案,录制高中历史微课视频,形成武陵山片区高中历史微课资源库。

  (4)以新晃一中等高中为研究对象,在历史微课资源开发的同时进行应用实践。

  (5)选取一定应用对象进行效果对比的调查研究,并写出调查报告。

  (6)根据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情况,针对武陵山片区的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为教育主管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7)对课题实施阶段进行总结分析,并撰写阶段性成果报告。

   第三阶段  总结与结题阶段(2018.1——2018.6)

  (1)完成课题研究论文及调查报告的撰写。汇集材料,形成论文集与资源库。

  (2)撰写本课题研究报告,总结归纳课题的基本做法与成果,并拟定成果推广计划,组织专家鉴定。

   

    11.组织领导及成员分工

    组长:杨永旭校长  主抓课题领导、组织管理、经费保障

    副组长:杨胜文主任  主抓课题组成员培训、课题研究指导及协调工作

    成员:彭敏  课题主持,开题报告、各阶段研究方案、结题报告等文本撰写

    邓德云等高一历史备课组成员  

   (1)武陵山片区高中历史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现状调查、问卷调查设计及分析报告

   (2)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Ⅰ微课资源开发

    彭敏等高二备历史课组成员  

   (1)武陵山片区高中历史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存在问题研究。

   (2)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Ⅱ微课资源开发

    杨天旭等高三历史备课成员

    (1)针对武陵山片区应用与建设高中历史微课资源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     对策建议,为教育主管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2)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Ⅲ微课资源开发

       

12.研究成果及责任人

(1)邓德云等《武陵山片区高中历史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阶段性成果》  论文集

(2)吴勇等《高中历史微课资源库》  微课视频集

(3)彭敏《武陵山片区高中历史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13.经费管理

     根据研究需要,由学校实报实销。

     14.课题研究目前行动情况

     已经完成课题研究准备阶段。包括进行课题研究培训,开题论证书草稿讨论,微课基本理论谈讨等。

    对武陵山片区高中历史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

 

15.主要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10期

  [2]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年04期

  [3]李玉平.微课程——走向简单的学习[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年11期

  [4]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年04期

  [5]李婉嘉.微课开发与应用研究[J].软件开发与应用,2013年11期

  [6]赵小鹏.微课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30)

  [7]孙义满.探讨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J].少儿科学周刊,2014年11期

  [8]袁从秀.主题立意:历史微课设计的关键——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微课设计为例[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5年第2期

  [9]马朝宏.微课程:教师成长新途径[J].中国教师报,2012年第10期

  [10]马朝宏.微课程:让学习变得简单而有趣[J].中国教师报,2012年第10期

  [11]刘静波.微学习:面向未来的学习方式[J].中国教师报,2012年第10期

  [12]张建列 李宇红.微课让随时随地学习成为可能[J].广东科技报,2013年第01期

  [13]胡铁生 黄明燕 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年第04期

  [14]吴秉健.国外微课资源开发和应用案例剖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年第04期

  [15]吕莉.“微课程”模式的启示[J].中华读书报,2013年第06期

  [16]高靓.微课能否打破高校封闭教学?[J].中国教育报,2014年02期

  [17]秦国俊.浅谈微课在农村高中的应用[J].信息化建设,2015年第11期

  [18]金陵.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5月出版

  [19]袁秀利 齐春燕.微课的设计与操作[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5年8月版

  [20]郭福华.浅谈微课在教学中的优势[J].吉林.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6年第02期

 

 

 

 

 

 

 

 

 

 

 

 

 

 

 

 

 

 

 

 

 

 

 

 


  四、专家评议要点(专家论证的由开题专家填写,自我论证的由课题主持人填写)

填写内容:侧重对课题研究实施内容的可行性评估并提出建议,包括重要变更。(限1000字)

2016年11月7日课题组在学校三楼会议室召开了开题论证会,怀化市教科院课题规划科刘勇科长、怀化市鹤城区教研室田安生主任、新晃县教研室田锡坤主任参与会议。

田安生主任认为:

1.从总体上看:课题的选题很热门,切中时代脉搏,适应互联网+教育的大趋势。课题提出很有必要,很有研究的价值,可以作为教育决策的依据。研究的目标和内容都很明确。选题的意义也阐述得很明白。

2.针对开题论证设计文本规范性提出的几点建议:             

(1)研究意义:表述第三点可增加“为其他学科、其他学校提供借鉴”

(2)核心概念界定:处理好资源开发应用与本课题主攻方向的关系,应该更详细说明微课的开发的方式与应用的平台及方式。

(3)研究目标:第一个目标“摸底子”是研究内容,第三个目标“资源库”是具体做法,都不是研究目标,应该将第二点“开发与应用”细化,并要求简洁、明确,这才是课题的灵魂。

(4)研究方法:中学小课题研究最适用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被回避。其他研究方法都是补充,可以弱写。

刘勇科长补充:

1.提高科研能力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学校应该予以充分的重视。

2.在研究成果的表述中,研究报告是最主要成果,必须放在第一位。

3.研究成果中论文集里有一刚性要求,必须有论文在核心期刊正式发表。

田锡坤主任补充:

1.在课题题目的表述上,由地区与学校相结合,体现共性与个性,突出地方特色及落实范围,与中小学课题研究的思路相符合。

2.实施过程提出建议:

(1)将各项研究工作细化、具体化。

(2)及时将研究的内容进行汇总和总结,收集研究原始材料。

经评议,一致同意开题。

 

签字:

 

 

         年   月   日

   五、开题论证专家(或自我论证的人员)数据表

姓  名

职称、职务

工   作   单  位

签名

刘勇

中高 所长

怀化市教科院

 

田安生

中高

鹤城区教研室

 

田锡坤

中高 主任

新晃县教研室

 

 

 

 

 

 

 

 

 

 

 

 

 

 

 

 

 

 

 

 

 

 

 

 

 

 

 

 

 

 

 

 

 

 

 

 

 

 

 

 

 

 

 

 

 

 

 

 

 

 

编辑:杨胜文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事业单位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新晃一中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新晃一中 版权所有 湘ICP备14001921号-1
联系地址: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新晃镇太阳坪路27号
邮箱:xhyzbgs@163.com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