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西部思考 > 新晃一中1985届校友、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杨尚真向全国人大提交议案

新晃一中1985届校友、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杨尚真向全国人大提交议案

2019年03月15日 19:30:12 访问量:2539
      3月1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闭幕。本次十三届二次全国人代会共收到建议8000余件,各省区代表团从中筛选出议案491件。湖南省代表团从495件中筛选出17件作为议案向全国人大提交。新晃一中1985届校友、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杨尚真2条建议入列议案,其中编号为329号议案,就如何实现教育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发展?如何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升级依法郑重发声。 

                         

第   号

 

关于修改《高等教育法》第3条、第32条、53条

促进一流高校招生计划均衡配置的议案

 

一、案由

    关于教育资源配置民意舆情:2018年6月9日《自主招生信息平台》发布北京大学张千帆教授的文章,他指出:“目前招生体制最大的问题,是招生指标在各省分布的极端不平衡”。6月8日,《量化研究方法》以《高考究竟有多不公平?大数据告诉你真相!》为题披露数据:“有12个省的‘211’院校录取率低于全国平均录取率,而最高录取率和最低录取率之间有超过4倍的差距”。同时指出:“高校在各省的招生配额一直是一个不公平决策的黑盒子”。“这套具有极大地域差异的、从不公开指定原理、又不宣布其修正流程、更不接受公众监督的高等教育考试录取制度,是对‘公平’的极大挑战。”6月间,大量帖文热推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同志的真情告白:“我们这么多年,好多优质指标都给了其他地区,2017年江苏一本招生总数竟然少于内蒙,更不要提陕西了”。他强烈呼吁:“省外重点学校的招生比例,可以按照公共资源的比例算,江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8%,录取没有达到5.8%,就是对我们的歧视。我们在经济上对全国做了这么大的贡献,要理直气壮地去争取”。2016年4月25日,教育部会同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做好2016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编制和管理工作》通知,要求各省、市支援“中西部地区跨省生源计划调控方案”,方案中湖北、江苏的本科计划被调出数分别达到4万个和3.8万个,为全国最多。方案下发引起多个调出省市数万学生家长的愤怒情绪和抗议行为,当地政府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将事态平息。为此,特提出:修改《高等教育法》第3条、第32条、第53条,调整一流高校招生计划按人口比例均衡配额到县(市、区)的建议。

2、案据

   1.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健康发展。“郡县治,则天下安”这是历史规律,自古使然,及至今天,概莫能外。习近平总书记在与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指出:“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因此,应确立“县域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核心元素与基本单位”的理念。表现在教育上,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思想,一流高校应承担起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与神圣职责。一流高校本科招生计划配额到县的制度变革,是有效防止生源计划调控权力任性、导致边缘地带资源配置塌陷的一剂良方。其重大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战略意义在于:形成资源合理配置的刚性体制机制;师资正向流动、整体均衡增强;让更多师生看到希望,形成全国人民干事创业更强大的力量;让一些师资暂时薄弱地方的潜质生得到适时有效的补偿。而且,对考生综合素质的考察,县域监督比省域监督更为直观、更加有效。

2.有利于促进民族之间平等团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特点。多年来,我国高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少数民族考生优惠照顾20分的政策,其初衷和本意是帮助少数民族在文化教育方面的发展。但在客观上却带来新的矛盾和问题,如一些家长千方百计高考移民,诱发汉族对少数民族的不满情绪少数民族考生优惠加分对自治区域内的汉族考生也是不公平的。一些一流高校一流学科长期以来实际上以裸分录取制约了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与成长。实施一流高校本科招生计划配额到县制度,取消高考民族优惠照顾加分,将更好的促进民族平等,实现民族大团结与国家的长治久安。须知,我国现在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变为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通过国家核心优质资源的公平配置,才能更有效的促进县域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3.有利于促进良好教育生态重构。我国的高考制度用“唯分是问”来确保省域内录取机会的公平。但由于招生指标各省之间分布严重不均,已成为我国高考制度最大的不公平。这是我国教育领域的顽瘴痼疾之一,必须通过更加自觉的改革创新,予以坚决破除。省域内“唯分是问,分分计较”的录取模式,导致基础教育简化甚至异化为“刷题至上”,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中国学生终身学习的兴趣,这是产生著名“钱学森之问”的重要原因。国内顶尖高校的招生都通过分数在各省“掐尖”,几十年来,3000多名“状元”通过顶尖学校的培养过上了舒适优雅的生活,但在需要耐得寂寞的基础科学研究方面却少人问津。同时这种招生模式催生了一批“超级中学”,严重恶化了我国的基础教育生态。由于招生计划配额到省,而绝大多数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校长的任免权在县级政府,市、县级政府及职能部门在教育治理上的责、权、利相分离,导致了市、县级政府职能部门贯彻执行教育部“禁补令”、“禁炒令”、“禁早令”方面呈现出表态与执行两面性的阳奉阴违,也恶化了我国的政治生态,严重损害了教育部系列禁令的公信力,更使重构良好教育生态的愿景遥遥无期。

三、方案

一流高校本科招生计划配额到县的制度变革,是破解上述难题、遏制恶化及至优化中国政治、教育生态的明智选择。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等精神得以贯彻落实的具体体现。特提出如下建议方案:

1、公平配置教育资源。一流高校生源指标是一种稀缺而珍贵的社会公共资源,建议招生计划应按人口比例配额到县(市、区)。并通过修订《高等教育法》对生源配置进行立法规范,将其制度化、透明化、法治化。

2、兼顾人口数与考生数的权重。由于计划生育时代各地执行力度的差异,一流高校本科招生计划配额到县实行考生数与人口数各占50%综合测算。

3、全国统一命题、统一考试各省按照本科一批院校招生计划数划定一流高校本科录取基本控制线,以确保一流高校录取新生的基本文化素质,促进各区域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执行招生计划时,宁缺勿滥。取消“任性”的自主招生。

4、修改法律条款《高等教育法》第3条、53条,按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明确“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作相应调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认识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变为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第32条 明确“一流高校招生计划根据各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和考生数均衡合理配置重点高校考生资源。”通过国家核心优质资源的公平配置,有效的促进县域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5、增加法律章节增加 法律责任,对违反《高等教育法》的行为有明确的惩戒规定。原来的“第章”,顺延为“第章”。

 

 

 

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修正案(草案)

一、《高等教育法》第三条:“国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的高等教育事业。”修改为:“国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的高等教育事业。

二、《高等教育法》第三十二条 :“高等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办学条件和国家核定的办学规模,制定招生计划,自主调节系科招生比例。”修改为:“高等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办学条件和国家核定的办学规模,制定招生计划,调节系科招生比例招生计划报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根据各全国各县市人口数和考生数均衡合理配置重点高校考生资源生源配额分配计划信息定期发布。”

三、《高等教育法》第五十三条:“高等学校的学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和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尊敬师长,刻苦学习,增强体质,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掌握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高等学校学生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修改为:“高等学校的学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和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尊敬师长,刻苦学习,增强体质,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掌握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高等学校学生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四、增加:“第八章《法律责任》,第六十六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高等院校违反本法第四章的规定,未履行对重点高等院校招生计划按全国各县市人口数和考生数均衡合理配置的,由国务院或国家监委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同时,建议本章节对违反本法其他规定的内容进行违法处罚规定,以体现法律的完整性。原第八章《附则》顺延为第九章。”

 

 

 

编辑:吴华玲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事业单位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新晃一中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新晃一中 版权所有 湘ICP备14001921号-1
联系地址: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新晃镇太阳坪路27号
邮箱:xhyzbgs@163.com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