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他山之石 > 阳新一中:走进大学殿堂 放飞科技梦想

阳新一中:走进大学殿堂 放飞科技梦想

2014年11月18日 09:16:38 来源:阳新一中 访问量:2812
                ——2013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分营活动纪实

炎炎夏日,骄阳似火,三伏时节,中国著名的火炉——武汉让人望而却步,但未能阻挡住我校学子对科技的热爱,对高校科技夏令营活动的热情。

711

 一、“美丽与热情”是我们的第一印象

711日,我带领我校精心挑选的十名优秀学子驱车来到美丽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参加为期七天的“2013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分营”活动。在这里,我们受到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学生志愿者孙霜霜同学的热情接待,在她的帮助下,我们很快办完各项手续,并顺利入住了该校研究生宿舍。

二、难忘的“旗手”竞选场面

夏令营的活动安排很紧凑,我们刚吃完饭,就前往安排的教室参加“科学营1班班级见面会”。见面会上,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作了自我介绍,彼此进行简单交流之后就是推举班长(旗手)。活动首先采用自荐法,由愿意担任该职务的同学上台演说,结果有7人参加竞选,可谓竞争相当激烈。科学营1班将学生划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人参与竞选。我们阳新一中的学生被划分在第四小组,表现突出,有刘世民和李瀚两位同学参加竞争,而且实力不凡,只是运气差一点,均以一票之差落败。但我对他们的首次表现感到惊讶,并期待他们在后面的活动中有更突出的表现。

712

一、2013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湖北营开营仪式

上午七点三十分,迎着朝阳,科学营全体营员、带队教师和志愿者在中国地 质大学主楼前合影留念。随后,全体营员在志愿者的有序组织下乘坐校车浩浩荡荡地来到了洪山礼堂。上午九点钟,在全体人员的热烈掌声中, 2013 年 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湖北营开营仪式正式拉开帷幕。大会第一项,与会领导致开营辞,接下来营员和带队老师代表进行了热情洋溢的发言,表达了对此次高校科学营活 动的期待。此次高校科学营活动为高中生营员们提供了一个提前融入大学生活,领悟科学魅力,感悟大学文化的机会。志愿者和大学教师代表的发言充分体现了高校 科学营活动对每一 位参与者的非凡意义。紧接着授旗仪式将会堂 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各团队旗手充分体现了新 一代青少年的蓬勃朝气,伴随着营员们高涨的情绪,湖北营正式开营了。开营仪式结束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胡志红开展了以“科学与未来”的专题讲座,台下的营员们听得津津有味,相信此时此刻,每一位营员 的心中都已种下了一颗科学的种子。

二、2013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营开营仪式

下午三点,全体营员及志愿者抵达逸夫博物馆报告厅参加2013 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分营开营仪式。大会伊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党委书记郝翔教授向前来参加本次科学营的老师同学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大家介绍了地质大学的发展情况。61 年来,地大引领和伴随着历届校友,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进步,在这里代代传承,生生不息。讲话中,他还列举了欧阳自远院士、温家宝总理以及“鸟巢”总工程师李久林等地大知名校友以及地大的基础科研设施与确定全球二叠系—三叠 系界线层型“金钉子”等科技成果。郝书记希望 同学们能够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增进对地球科学的了解和热爱,保持对地球科学的浓厚兴趣。

梁启超曾言:“少年强则国强。”科学营营员代表沙市第七中学的汤丽同学意气风发,她说道:“我愿在此次夏令营中,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在文化的交融中,在历史的回顾中,在思想的碰撞中,更加清楚地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学问。”七天的时光虽然很短,但求知是一条终生的道路,尽天下之大观,知天地之广大,同学们都相信自己将满载而归。紧接着本次科学营志愿者代表珠宝学院2011 级 本科生谭大伟同学甘愿放弃了这段属于自己的假期,享受这一个星期武汉的“免费桑拿”。如火的热情渗透在他的讲话当中,在座的志愿者们满怀期待,对本次活动 信心满满。正如一句话所说,“一名志愿者就是一把泥土,但我们存在的意义,不是被淹没,而是与无数把泥土聚集在一起,成就一座山峰、一条山脉、一片群 峰。”

最后,在全体人员热情的掌声中,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党委副书记傅安洲教授宣布2013 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中国地质 大学(武汉)分营正式开营,并作了《这是我的地大,也是你的地大》校史主题报告,讲述了地大人以“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精神创造的辉煌历史。

三、首次与优秀在校大学生交流

晚上7:00,科技营1班学员在指定教室零距离接触各种化石标本,并由此展开讨论。地大优秀大学生李嘉祺、贾恩豪对古生物情况作了一些介绍,美丽学姐甄近春则对有关岩石矿物的结构、形成作了详细说明。他们现场还解答了营员的许多疑问,帮助他们理解了一些自然界的现象。

713

为进一步激发同学们对地球地质科学的兴趣,使大家对相关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7 13 日上午,在地大逸夫博物馆报告厅,谢树成教授和章军锋教授先后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专题讲座。

一、小小微生物诉说地球大灾难

上午8:30,谢树成教授首先进行了题为《小小微生物诉说地球大灾难》的专题讲座。谢教授现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博导,教育部长江学者、“973 计 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他的讲座分为“创造地球历史的草根微生物”、“幸灾乐祸的微生物:动植物大灭绝”、“知水深通古今 的微生物:全球气候变化”、“野外工作的苦与乐”四部分。他通过地质微生物的两个特点阐述了研究地质微生物对了解地球环境演变和地球系统的重要作用,涉及 了化石、微生物--矿物相互作用、纳米导线、趋磁细菌等知识,指出由于技术方法需要突破而导致此类研究有一定难度,并对学科发展趋势进行了大致介绍。

他 还从古水文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关键和难点入手,以长江中游古水文为例,重点讲解了泥炭地好氧细菌与水位的关系,指出古水文对流域古文明变迁的重要影响, 并通过对大九湖泥炭地古温度和古水文的综合研究,论证了温度之间的状态转变造成极端水文事件增加,干旱加强。之后,谢教授通过分享野外实习、考察的艰险与 乐趣,与知名校友的合影等,向大家提出了殷切期望和谆谆教诲:“地质工作是艰苦的,只有不畏艰险的人,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地质工作是快乐的,只有沿着 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能欣赏大自然的无限风光!”

 二、“地球科学”之高温高压实验

十点整,章军锋教授的讲座《“地球科学”之高温高压实验》正式开始。章 教授现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及博导,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地质学博士,湖北省楚天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他讲座围绕“WhyHowFor WhatWhat” 即为什么、怎样进行、目的及高温高压试验是什么而展开。首先,章教授通过分析地球内部结构及其高温高压特点,说明地球内部物质无法被直接观测,现代高温高 压实验技术可在相对真实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直接模拟地球深部的动力学过程,相当于深入地球内部的“放大镜”和“显微镜”,是当前我们了解和探索地球内部结 构、构造和动力学过程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章教授指出高温高压地学实验我们国家的高温高压地学实验研究技术和仪器水平相对国际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目前正在迎头赶上,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很大,希望有志于这一方面科学研究的同学能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来进一步学习和深造。大家纷纷报以热烈的掌声。

章教授还强调,不要把老师的话当作真理,要打一个问号,因为他的回答随时可能会被后来的理论和实验推翻。身为科学工作者,既要联想,又要脚踏实地,要讲究证据,要有一套完备的理论,但不能过分联想,这是科学相比于其他行业的区别。

三、参观神秘的国家级实验室

为了让营员更加直观、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地球科学的相关知识,下午三点, 志愿者组织营员分组参观了资源学院、地学院和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营员们不仅聆听了专业老师对学院、实验室的详细介绍,而且还重点走访了构造与油气资源实验室、矿石学实验室及采油工程实验室、显微镜室、构造园、矿物园、有机地球化学室、显微结构室、MicroCT 室 等。矿物园各种奇异的矿石标本深深吸引了他们。专业老师关于构造地质学的讲解给营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讲解中提到,构造地质学很重要,它能帮助人们认识、 观察和分析各种构造地质现象,考察各类天然变形构造的形成机理及其构造物理环境。老师的讲解激发了营员们将来从事这方面科学研究的兴趣。在了解知识的同 时,实验室老师也给同学们了一次动手实践的机会,在八楼微生物室,老师引导同学们分别做了微生物室培养细菌实验和硫酸还原菌产生硫化氢气体的实验。由于实 验需要反应过程大概24 小时,老师提示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于明天下午同一时间来观察实验结果。

大约五点半,工作人员带领营员们参观了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走 访参观了地球深部研究实验室,电热离同位素质谱实验室等。整整一下午的参观,营员们虽然感到很疲惫,但兴趣依然浓厚。让他们感触最深的就是自己目前所学的、所知道的东西太少了,有很多知识还有待将来继续学习。

四、首次接触科研项目

 晚上7 点,科学营一班在地大主楼716,一班营员正在进行古生物研究和矿物的识别活动,开展具有地大特色的古生物研究和矿物的识别科研项目。

桌上整齐的岩石标本。对于这些高中生们来说,岩石标本以前可能只存在于博物馆里,被厚厚的玻璃所阻挡,如今,标本直接展露在自己的眼前,而且可以亲自研究,兴奋好奇之感溢于言表。

课程开始,主讲人对矿物岩石学进行了PPT 的 讲解,学生们认真记录着笔记。讲解的内容比较超出学生们平时的所学知识,但是后来的实践活动促进了学生对矿物岩石的了解。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们积极主动地 提问题。学生们对矿物石有一些基本的知上的了解,但在如何区分上还是存在障碍,因此有学生提问“石英和玻璃的区别是什么?”对此,负责人通过用各种地质知 识为学生作解答,让营员获得了更全面、更专业的知识,并对地质学更加感兴趣。

714

、参观湖北省博物馆

“最爱青花瓷,最迷编钟声”这是一位营员参观湖北省博物馆后的感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博物馆是反映当地文化的重要窗口,是当地历史积淀的集中展现,是十分丰富而生动的校外辅助课堂。

武汉三伏天的天气烈日炎炎,但整个科学营的脚步并没有因此停滞,同学们热情似火,整装待发。上午9 点,科学营的同学和老师来到了位于东湖风景区的湖北省博物馆,一起感受荆楚文化的魅力和奇迹。

来到博物馆后,同学们首先参观的是“土与火的艺术展厅”,领略了中国瓷文化的魅力。他们听讲解员详细地介绍了青花龙级梅瓶、哥釉葵瓣碗、青花四爱图梅瓶……讲解员从瓷器的制作过程、原料来源及其 发展历史等多个角度进行了详实的介绍。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同时也问了很多自己所 疑惑的地方,如怎样在瓷器上进行着色、如何做出瓷器上的花纹以及各种瓷器的重要价值等,讲解员针对大家的问题逐一进行了回答。

之后营员们来到了郧县人展厅。在展区外面,讲解员为同学们讲了很多基础知识,如郧县人的活动区域及历史时期。在展厅里同学们观看了郧县人头骨化石、出土文物,联系自己前一天在实验室所看到的实验仪器,对这些文物的年代测定、化石成分确定有更深的理解。

同 学们还来到曾侯乙墓。讲解员给营员们简介了曾侯乙墓的来历和曾国之谜的由来。同学们听得都十分认真,都对这段历史感到十分好奇,更为他的历史意义和价值感 到惊讶。据讲解员解释,曾侯乙墓是目前出土青铜文物最多和保存最完整的古墓地。其中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是迄今发现的最完整最大的一套青铜编钟。清脆悦耳的乐 声仿佛让他们回到了东周列国时代,他们为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光辉赞叹不已。荆楚百年英杰展区,以图片结合实物的方式,展现了在近代历史上有过重要影响的湖 北籍或在湖北长期工作过的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英杰们的不朽风采。之后同学们又去参观了楚文化馆、乐器馆等等。

历史能给我们骄傲,同时它也是沉重的。在惊叹先贤留下的文物之时,我们不能 忘 记历史的教训;在感叹先贤的聪慧时,我们不应该忘记文化在遗失。博物馆免费的展出如此多的国之瑰宝,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传承;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 发展。同学们在参观完这些展区后,表示深深为中华文化感到惊奇和骄傲。一上午的参观虽然不甚轻松,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荆楚文化的独特风韵都 必将在营员们心中留下永恒的纪念。

、感受榜样力量,坚定勇敢前行——与在校优秀大学生交流

为了使营员们对地大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科研活动有更加深入的了解,7 14 号下午,地大在逸夫博物馆报告厅安排了“与在校优秀大学生交流”活动。本次活动分别由来自珠宝学院、资源学院、体育课部的三位优秀大学生主讲,并与营员们进行了互动交流。

下 午三点,来自珠宝学院的大三学生杨程玲首先为大家带来了题为《顽石?宝石!》的精彩演讲。演讲包括“珠宝的前世今生”、“珠宝知识大扫盲”和“行业大爆 料”三部分。第一部分她指出“无地质,不珠宝”“没有前世的积淀,何来今生的璀璨”,阐明了地质和珠宝形成的关系;并通过翡翠、钻石的“奇妙旅程”,介绍 了两者从顽石经采掘、打磨、切割到加工制作成为珠宝的过程。接下来,她向大家介绍了一些基本的珠宝知识。包括珠宝玉石的定义、特性,常见宝石一览等。着重 介绍了五大宝石——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猫眼、祖母绿。此外还有“疯狂的石头”翡翠、“珠宝皇后”珍珠等。其中不乏赌石、猫眼效应、翡翠涨价的相关知 识,各种流光溢彩的珠宝图片更是让在场的同学大开眼界。

 第二部分,资源学院硕士研究生王成彬同学为大家带来了《地勘人的贵族式生活——我的大学生活,我的野外学习科研》的精彩演讲。一 开始,王同学从地质学的起源、地球科学的研究问题、理论与实践三方面入手,向大家介绍 了 遥感技术、岩石样品的采集过程。随后,他着重分享了自己的野外学习和考察生活,比如北戴河地质认知实习中,接触了人造瀑布、老虎滩、火成岩和部分海洋生 物;大冶铁山和周口店野外实习中找分界点,参观温总理的实习宿舍,进行篮球比赛,分享了那句“罗盘指引人生路,铁锤撞出绚丽花”;千岛湖附近的实习中,奇 树、奇石,还有隐约可见的文革标语,偷西瓜的经历被他调侃为“跟野猪抢口粮”,还有那些漂亮的褶皱,雪中西湖断桥美景……之后,他介绍了研究生阶段的实习 经历。深入云南建水区、九头山、老鹰窝的铅锌矿;接触蜂窝状炉渣样的矿石、溶洞中的燕窝;新疆戈壁滩的蓝天白云、晚霞令人流连忘返,花岗岩的风化不禁令人 感叹大自然的力量;魔鬼城、戈壁玉,天山天池,雪山,矿山之外领略美景;福建土楼,古田会议遗址,恭王府,羊肉馍和羊排,感受历史同时又饱口福……难怪他 自称“贵族式生活”!

第三部分,地大体育课部2013 届研究生曹志凯演讲的题目是《“珠峰”梦,我们的梦》。首先,他为大家播放了一段视频《雪山之恋》,使营员们对地大登 顶珠峰的历程有了大致的了解。他把“珠峰”梦定义为我们每个人心中最高的梦想,他强调只有在地大,作为一名大学生,你才可以“肆无忌惮”地开展户外运动,因为我们会提供完善的安全保障。他的演讲共分为“了解登山”、 “地 大登山史”、“亲近珠穆朗玛”三部分。第一部分,他介绍了如何解决登山的生活问题和一些登山装备,涉及了物资运输、烧开水、高能量棒、发电机等。他特别提 醒大家,登山是一种探险,而不是冒险,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在第二部分他主要介绍了“地大军团”取得的辉煌成绩和著名校友,指出地大军团为我国的登山事业 做出了重大贡献。“亲近珠穆朗玛”中,他详细介绍了登顶珠峰的背景和准备工作,“短暂的辉煌背后都有很多故事”。从寻求赞助、申请、物资准备到组队训练, 每个人都在倾力付出。而讲解的重点“抵达大本营”,更是使大家进一步了解了登山的艰辛。这一部分涉及了帐篷搭建、物资运输、登顶路线、珠峰的五大难关、吸 氧、拍摄星星轨迹、幕后英雄(如次落、袁复栋)等,他指出团队的努力与付出是登顶成功的重要因素。其间,他提出一个问题“登顶中为何选择凌晨出发”,有营 员回答“白天太阳反光”,有的则说“为了保证登顶时看到黎明”,而第三位同学的答案“珠峰中午过后天气骤变”胜出,这位同学也因此获得了曹志凯同学送出的 小礼品。

他 说,有人曾问过他,在大本营待了一个月,没能登顶,会否不甘心。他回答说肯定有遗憾,但是不能只看到别人的光芒,因为自己在本身的工作中学到很多东西,要 学会珍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得不平凡,这已经很好。他送给大家几句话:世界并不只有珠峰这一座山,不管你登顶哪一座,你都是成功的。不畏艰苦和挫折,总能 到达光辉的顶点。

、拓展训练让同学们终身难忘

登山报告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对晚上的活动也更加憧憬。晚饭过后,同学们就早早的来到地大体育馆,为晚上的活动做准备了。7 点同学们在体育老师的指导下整齐的进入体育馆。进入体育馆首先进行了团队拓展训练,这 是为了让同学们意识到团队的力量比个人的力量大,将“1+1>2”的道理深入他们的心里。

然后老师将5 个班分成了6 各组进行接下来的活动。经过3分钟的讨论,每个组都确定了自己独特的名字、口号和队歌。像一队的飞之队、五队的唯五独尊队等。每个队都为自己的队伍呐喊加油,在他们的呐喊中我感受到年轻人特有的激情和动力。

在每个同学的期盼中,最激动人心排下 一 队、二队来到亚洲最大的室内攀岩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攀岩馆。老师先对攀岩活动进行了介绍,让同学们对攀岩有了更多的了解。接着地大攀岩队优秀队员 进行表演攀岩——岩壁上的攀岩。专业队员们的精彩表演,让营员们深为折服,现场不时发出惊叫声和掌声。几个胆大的营员,也跃跃欲试,亲身体验了攀岩运动给 自己带来的快乐。最激动人心的活动——体验攀每个队选出两男两女进行比赛。看着憧憬已久的攀岩赛道,同学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同学们充满了激情,虽然从 来没有进行过攀岩,但是同学们的激力量, 最好的一位同学爬到了9 块 板。在自己的队友进行攀爬时每个队的队友也大声呐喊,为自己的队友加油。呐喊声不断,比赛热情依旧。年轻的他们用自己无畏的精神诠释着自己的毅力。同学们 攀爬时不放弃,随时思考着该如何更好的进行下一步和保护好自己的这一步。虽然还稚嫩,但他们用自己的努力、汗水和毅力告诉我们年轻是没有失败,只有不断地 努力,正如地大的校训一般——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相信他们会在以后的路上,不断进取,用汗水告诉他人自己是最棒的。

715

、走近地球科学,领略大师风范

 走近地球科学,领略大师风范。转眼间,暑期夏令营进入第四天的活动。清晨时分,学生们汇聚在地大逸夫博物馆准备参加有关地球知识的讲座。

此次讲座的主讲人为地球与科学物语学院的张昊教授。张教授早年曾去外国学习相关知识,如今在他的学术中包含着众多外国先进的科学概念,因此,这次的讲座对于还处于学问初级阶段的高中生们来说,是一次扩大知识面很好的机会。

张教授的讲座以PPT 的形式进行,主题定为“日常光学现象及其在地球和其他行星中的遥感应用”。主题的定位很贴近常识,并且又能从常识拓向专业知识,易于学生领悟掌握。

讲座开始时,教授首先介绍了“什么是遥感”。考虑到学生还是高中生,教授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穿插了生 活 现象所引申的物理知识。比如,彩虹。对于我们常人来说,彩虹便只是一种彩虹,赤橙黄绿青蓝紫,八九不离十。但是在学者的眼里,不同气候,不同地区会出现不 同的彩虹,并且将其划分为“一级彩虹”、“二级彩虹”。对此,有位同学表示共鸣,声称自己曾在澳大利亚发现过“二级彩虹”。张教授对其表示称赞,表扬该同 学善于发现生活中不同的现象并能对其思考。为了使学生们更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张教授留给学生一个思考题:“为什么在一级彩虹和二级彩虹之间的区域即 ‘亚历山大区’是暗区?”在接下来的讲座中,张教授以一个简短的视频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彩虹的偏振性”,并邀请学生上台进行互动,以促进学生们对相关知识 的了解。

讲 座接近尾声时,张教授留出时间为同学们答疑,场面火热,很多同学踊跃提问。有位同学通过高一所学知识对“电离层的发现”进行拓展性提问,教授细心解答,其 他同学也是各抒己见与教授进行学术上的交流。在在讲座结束之时,很多同学主动留下与教授进行进一步的交流。可以看出,新一代学子强烈的知识渴求感,令人欣 慰。

、会当地大,一览众景

上午九点四十分,博物馆的张凡老师在博物馆大厅首先对博物馆做了大致介绍,并对接下来的参观做了布置。随后营员们分组,分别在讲解员的引领下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博物馆展厅和校史馆。

在地球奥秘展厅,讲解员首先向大家介绍了恒星发热发光的原理及分类、恒 星与行星的区别、地球的内部结构,并且参观了43 亿年前最古老的岩石;之后,她又对陨石的分类,孔雀石的成分、用途、产地等作了解释;此外,剑齿象腿骨化石、恐龙蛋化石、候风地动仪模型等都引起了大家浓厚的兴趣。讲解员特别强调了地动仪的滞后性、火山喷发原理和喀斯特地貌的相关知识。

生 命一直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在生命起源与进化展厅里,讲解员从生命起源的几种假设理论谈起,先后引导大家参观了埃迪卡拉动物群、澄江动物群化石,而石炭 纪的“大蜻蜓”更是引发大家的一阵阵惊叹。其实在这个展厅最吸引大家眼球的,莫过于恐龙骨架化石了。和平永川龙、鱼龙、鹦鹉嘴恐龙、马门溪龙,每一个都有 它的独特性。

 大家从讲解员的口中得知了如何区分植食性和肉食性恐龙、恐龙的牙齿可达1800--2000 多颗、肉食性恐龙体型小的原因、恐龙的进食特点等知识。一阵阵逼真的鸟叫声传来,不用说,这就是鸟和鱼的世界。营员们在这里见识了50 万年前北京猿人的生活场景、山顶洞人的特征等。一幕巨大的化石墙,竟然是保存较完整的关岭创孔海百合化石,讲解员阐明了海百合是动物且难以形成化石的原因。 “珠光宝气”可谓是珠宝玉石展厅的最佳写照。同学们依次参观了五大宝石和欧珀、3.9 克拉的金刚石原石、绿松石、水晶、玛瑙、萤石球、翡翠等,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而人工宝石、宝石光学效应部分更多地让大家了解了一些专业知识。

走 出珠宝玉石展厅,大家便步入了矿物岩石展厅,这里有三大类岩石的划分标准及循环示意说明;而矿产资源展厅则陈列了众多的金属和非金属矿产标本,大家从这里 了解了石油和煤炭的形成过程。而张和捐赠化石专题展览,更多地使大家认识了张和先生的事迹、三叶虫和鱼化石以及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哺乳动物化石 “张和兽”。

在校史馆,通过参观图片展览,参照文字说明和讲解员的讲解,营员们对地大的发展历程、著名校友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观看话剧《大地之光》

《大地之光》是国家教育部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发起的“共和国的脊梁—— 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六个项目之一,再现了新中国地质事业主要奠基人、“地质力学”和“新华夏构造体系”理论创建者、新中国第一任地质部长、中国科协第一任主席、中国地质大学前身北京地质学院筹备委员会主任李四光先生生前的动人故事,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负责排演。

话 剧一开始,伴随着细腻动人的背景音乐,李四光父女促膝长谈的画面让人无不为之动容,和蔼的父亲形象一下子深入人心。《大地之光》并没有一个跌宕起伏并贯穿 始终的故事情节,而是以倒叙的形式,从李四光的弥留之际讲起,选取了李四光先生生平的典型事迹:当学生在中国是否存在第四纪冰川的事情上与自己发生争论 时,他不恼不怒,还欣慰地告诉学生“真理越辩越明”;他不畏艰险,带领着地质队员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为中国的原子弹事业寻找铀矿;在邢台地震后,他需要对 首都地震做出预测,面对百分之零点一的地震可能性,作为一名科学家,他不顾家人的反对,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向周总理做出 “北京不会地震”的汇报……观众随着梦中的李四光回到火热的地质勘探现场;回到学生就中国是否存在第四纪冰川的事与李四光争论的场景;回到他不顾家人的反对,承受巨大压力的历史时刻。

人活着,都要有一份信念支撑,心里有了寄托,有了方向,才可以维系住自己的梦想。否则这风烟乱舞红尘中一颗微小的沙粒也早晚会将你的意志瓦解,原本清雅的不再清雅,原本端然的不再端然。就像话剧最后李四光先生说的那样,“不管 大环境怎么变,你自己不能变,追逐的梦想不能变。”

下午5 点,同学们在观看完话剧《大地之光》后,又分别观摩了地大大学生艺术基地暑期集训以及北区艺媒楼。同学们在观摩完学长学姐们的乐器演奏之后,纷纷跃跃欲试,也想一展身手,场面好不热闹。

四、全员联欢,才华尽现

武汉的三伏天,晚饭过后依旧不饶人。大约7 点,老年人活动中心无不弥漫着热闹的气氛,有的同学正在准备着即将演出的节目,有的同学正兴致勃勃地议论着自己要表演的节目。

七 点半,联欢会正式开始。第一个登台的是我们地大舞蹈团的女同学们表演的民蹈《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舞蹈团的同学甘愿放弃了自己的暑假,留在“火炉”武汉排 演舞蹈,她们的舞蹈让在场的营员们无不拍手叫好。随后,同学们也表现抢眼,节目形式多种多样,有吉他演奏、独唱、合唱、小品、拉丁舞、诗朗诵等……展 现了营员们自身全面协调发展,多才多艺。我校李瀚、刘世民、柳洋、刘晓定等同学参加了演出,并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同学们各显身手,9 点钟晚会结束,同学们显然意犹未尽。但参与就已是一 种收获,营员们展现出来的新一代青少年的面貌值得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

716

一、上南望山实习,提炼课题成果

为期7天的夏令营活动已经接近尾声,今天是科学营活动的最后一天,在志愿者和课题辅导老师带来下,我们沿着曲曲小路爬上了地大的地质实践基地——南望山。

南望山位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区和西区之间,南望山海拔139.5米.主要位于中国地质大学北区地段,是武汉地区较高的山脉之一,和瑜伽山一样已经有数亿年的历史。南望山是地大地质,资源,环境,地空,工程等专业的现场教学场所,同时也是体育课部野外素质拓展的教学场所。山底有连接地大西区和北区的隧道,名为“地大隧道”,全长333米,净空高45米,洞宽6米。该隧道投资600多万元,于036月动工,12月打通,为全国高校第一条隧道。由于南望山南北两侧的岩性不同,南侧是能干性差的砂质岩,北侧是能干性强的硅质岩,故隧道南出口呈圆形,北出口呈方形。

山 上,课题辅导老师以现场为证,为营员介绍岩石属性,岩层的形成年代,南望山地质构造情况等;解释“褶皱”和“断层”现象。野外实习是地质研究必须经历的过 程,它使营员知道了岩土工程的大致分类,掌握了一些实践性的知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次实习将大家以前所学的知识初步与实践联系起来,不仅让营 员坚信了以前所学知识的正确性,同时也拓展了大家的知识面,让大家懂得,实践不仅在知识上更上一层楼,而且在身体素质和意志力上也有一定的提高。

二、科技营落幕了,梦想仍在继续

 习惯幕起幕落,总以为明天还很多,可是,明天就不再在这了。转眼间,科学营的生活就要告一段落了。

下午,营员们来到地大迎宾楼报告厅,屏幕上播放着这些天活动的精彩视频,让大家兴奋不已,感慨不已,也很耐人寻味。

大约三点,地大分营优秀自主科研项目暨闭营仪式正式开始。首先,每个班级拿出自己的科研成果,向现场观众边用ppt讲解,边展示实物,让在场的营员赞叹不已,活泼、搞笑的演示方式,让大家捧腹大笑。他们的形象力、科学梦想让我们对祖国的未来多了一份期待。我校的刘世民同学代表1班科研小组发言,现场反应强烈,赢得了在场师生的赞赏。

会 上,地大领导为科学营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优秀营员、优秀志愿者和优秀带队教师颁发了证书,以此鼓励在场的青少年科学爱好者在科学之路上继续奋进,对活动中付 出艰辛劳动者表示感谢。而最让人兴奋是我校陈世民同学再次走向发言台,代表省级优秀营员发表感言,一句“满怀梦想,继续上路吧”铿锵有力,重重地烙在了每 一位营员的心中,为我们阳新一中赢得了阵阵掌声。

这个不一样的夏天,不一样的故事,不一样的回忆,一定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打下了一个烙印,就像陈世民同学说到的,“满怀梦想,继续上路吧”。

后记

本 次科学营的活动有听科学家专题讲座、野外实习、参观博物馆、走进国际级实验室、拓展训练、与优秀大学交流、观看感人话剧、做科研项目研究等,内容丰富,形 式多样。这些活动让营员开阔了视野,强化了团队协作意识,了解了科学的魅力,提高了科学素养,增强了科技创新意识,学会了大师“艰苦朴素,求真务实”工作 作风。每天的活动安排非常紧凑,上午、下午、晚上均有全体营员集体活动或班级自主科技活动,所有活动均不轻松,让营员感觉有点累,但很快乐。

有位教授说得好: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在开创祖国美好未来的征程上,青少年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有探索未知奥秘勇气,要有团结协作的精神,从而为实现人类与地球的和谐发展而努力奋斗。

编辑:裘愉峙
评论区
杨先智(2014/11/18 9:56:07)

流程翔实,图文并茂,感悟用心,值得学习.

回复 支持[0] 反对[0]
杨先智(2014/11/18 9:56:09)

流程翔实,图文并茂,感悟用心,值得学习.

回复 支持[0] 反对[0]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事业单位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新晃一中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新晃一中 版权所有 湘ICP备14001921号-1
联系地址: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新晃镇太阳坪路27号
邮箱:xhyzbgs@163.com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