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春华秋实 > “种田”课很有必要向中小学下移

“种田”课很有必要向中小学下移

2016年12月20日 09:08:07 来源:湖南教育网 访问量:4774 作者:余民强

2016年12月13日,四川成都,随着课间铃声一向,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学生们便来到了学校农场边,这次他们的课程不是测量而是种田。在农场的学生们排队领取农具,锄头、镰刀一尽有,锄地、割草、种菜苗、浇水,这样的场景在农村常见,为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性,该校将农场搬到了校园里,将“种田”设置为学生们的必修课,要求学生亲自下田种地挣学分。据悉,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自2006年起,便开设了这门特殊的“种田”课程。要求每位在校生必须在农场里修满40个学时、总计两个学分的劳动课,才能毕业。

笔者认为大学生的“种田”必修课是必须的,但大学生必修“种田”课还不够,还非常有必要向中小学下移。

记得小时候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在省城读书的农家子弟,一年寒假回家,随其父去田间劳动,看见田间的荞麦长得是葱郁可爱,就对其父说“红杆子开白花,这是什么花”,听到生长在农村的儿子居然认不得荞麦这种植物,就怒火冲天,给了儿子一巴掌。农家子弟在城市读了几年书就认不得荞麦这种常见的农作物了,多么悲哀呀!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业机械化、农田向种粮大户集中的不断扩大,许多生长在农村的孩子已经开始了与农村、农业、农田劳动脱离的进程,农事、农活也基本不做了,农业生产知识几乎成了现代年轻人的空白。曾经听过一个笑话:某地一个人,不知道什么时候该浸种育秧,其父告诉他只要屋后的桐树开花就可以浸种育秧了。其父死后,第二年的春天屋后的桐树怎么也不开花,他等呀等呀,等不及了,就跑到山外去看,山外的水稻要收割了,他只好回家去看那棵桐树,才知道桐树死了,没有开花,耽误了他一季水稻。如果不加强对年轻人的农业生产知识教育,笑话中的现象没准就会变成现实。

60、 70、80后记忆中的播种、扯秧、栽禾、打禾、种菜、栽茴、田间管理等农活在90、00后看来成了天方夜谈,什么时候下种,什么时候收割都不知道了,如果要90、00后去种田,不闹出“桐树开花就浸种育秧”的笑话才怪呢。红网不是曾经报道“4岁孩子看见宰猪,问妈妈,这是羊吗?妈妈告诉她这是猪。孩子接着发问:那我吃过猪肉吗”这样的新闻吗?这种“常吃猪肉不识猪”的现状和守着桐树开花就浸种育秧的农民不是一样吗?

要改变这种不事稼穑、不知农事、“常吃猪肉不识猪”的现状,就必须对开始脱离农活的青年人进行必要的农业生产知识的教育。一位伟人曾说过“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可现在的中小学虽然有介绍农业生产知识的劳动技术课程,但这门课程在中小学的开设基本上是形同虚设,笔者调查发现几乎所有农村中小学的劳动技术技术课程都是开在课表上,一般不会进行教学,因为应试教育不需要它。

因此,笔者认为不仅高校要开设“种田”必修课,中小学也一定要开设“种田”必修课,只有当“种田”必修课不再开设在课表上,这种不事稼穑、不知农事、“常吃猪肉不识猪”的现状才能得到彻底改变,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开设这门特殊的“种田”课程就不会成为新闻了。(本网评论员 余民强)

责任编辑:金刀

编辑:杨先智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事业单位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新晃一中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新晃一中 版权所有 湘ICP备14001921号-1
联系地址: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新晃镇太阳坪路27号
邮箱:xhyzbgs@163.com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