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湖南省高考考试说明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为核心,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目标,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与力量,加强学法指导,坚持有效的训练,使学生对三基深刻的理解、系统的把握、灵活的运用,全面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答题标准化程度,使新晃一中高三学生在2025年高考中地理成绩再上新台阶。
一、总体目标设定
分数提升目标:在原有成绩基础上,争取提高10 - 15分。具体而言,选择题的正确率要提升至75%以上,综合题得分率达到60%。
能力强化目标:熟练掌握自然地理的原理,构建人文地理的案例库,提升区域地理的空间定位能力。
应试技巧目标:确保审题准确率达到100%,答题规范度符合要求,答题速度控制在每道选择题不超过1分钟,综合题每道不超过15分钟。
二、二轮复习计划(2025年3月 - 5月)
1、坚持集体备课
以名师导学二轮复习资料为主要素材,坚持集体备课,每周一下午定期进行备课。一备目标;二备知识体系;三备知识点定位;四备精选试题习题。由一人主备五人审核,五人共同挑刺。强调集体备课后的再备课,交流每周的教学情况、周练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反映。
2、课堂教学目标突出
课堂教学是学生高考复习的主阵地,每位老师精心筹划,努力提高复习的效率,近年的高考试题充分表达了对学生三基四能的考查,作为高三复习,应该将之贯穿与教学的始终。
3、精选试题,与高考接轨
精心组织练习,练习的目的是有组织的的学习活动,通过练习及时发现学生存在问题及时解决;通过练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通过练习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应变能力,迁移能力的培养;通过练习的批改及时反应信息进行教学调控。
三、关键提分策略
1、地图记忆法:学生翻看地图册,每天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图文转换”训练,如根据等高线图描述地形特征。
2、逻辑推导法:自然地理方面,建立“因果链”,例如“副热带高压→下沉气流→干旱气候→荒漠景观”。人文地理方面,运用“案例迁移”,如借鉴“德国鲁尔区转型”经验解决资源型城市问题。
3、答题规范训练:审题时,用横线划出关键词,如“分析”“比较”“评价”等。分点作答时,采用“原理 + 案例 + 结论”的结构,如“季风气候→夏季多雨→水稻种植业”。
4、避免盲目刷题:优先完成近5年高考真题,总结命题规律,如全国卷常考的“产业转移”“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等。 关注热点结合:建立“热点 - 考点”联系表,如“碳中和”对应“大气环境”“可持续发展”等考点。 调整心理状态:每周安排半天时间进行放松活动,如运动、看纪录片等,避免过度焦虑。
四、效果评估
1、每周检测:通过周测检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月考分析:根据三次模拟考试成绩调整复习重点。
通过系统的复习计划和科学的方法,高三学子能够在地理学科上实现从知识积累到能力提升的转变,最终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附集体备课任务表
周次 | 具体时间 | 主备人 | 章节内容 | 课时量 |
1 | 2.16~2.22 | 杨世洪 | 城镇化 | 5 |
2 | 2.23~3.1 | 雷雪 |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 | 5 |
3 | 3.2 ~3.8 | 杨月园 | 工业区位、服务业区位、交通运输区位因素与工业布局 | 5 |
4 | 3.9~3.15 | 郭安吉 | 风、霜、雨、雪、雾等天气系统专题 | 5 |
5 | 3.16~3.22 | 蒲海生 | 内外力作用、河流、湖泊、海水的性质与运动专题 | 5 |
6 | 3.23 ~3.29 | 陈红艳 |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差异性、土壤等专题 | 5 |
7 | 3.30~4.5 | 杨世洪 | 人口与城市专题 | 5 |
8 | 4.6~4.12 | 雷雪 | 农业相关问题的专题 | 5 |
9 | 4.13~4.19 | 杨月园 | 工业相关问题的专题 | 5 |
10 | 4.20~4.26 | 郭安吉 | 铁路、河运、港口相关问题专题 | 5 |
11 | 4.27~5.3 | 蒲海生 | 航空、服务业、海洋资源与安全专题 | 5 |
12 | 5.4~5.10 | 陈红艳 | 3S技术及等值线专题 | 5 |
13 | 5.11~5.17 | 杨世洪 | 过程类、意义类、原因类、比较类大题专题 | 5 |
14 | 5.18~5.24 | 雷雪 | 各类地理图表专项训练 | 5 |
15 | 5.25~5.31 | 杨月园 | 回归教材 查漏补缺 | 5 |
16 | 6.1~6.7 | 郭安吉 | 回归教材 查漏补缺 | 5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