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务处 > 反思: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反思: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023年01月09日 20:17:38 来源:网校空间 访问量:395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与困惑

尊敬的领导、同仁们,大家下午好!

今天,借这个机会,向大家汇报,我在班主任工作过程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心得体会与困惑。

德育与心理是必不可分的。作为德育最直接的承担者——班主任,在做好德育教育工作中,也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和良好个性的形成。心理问题处理好,能对学生德育问题的解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为提高德育成效提供了新途径。比如优班学生,学生一般较自律,品德问题相对少些,特别需要关注的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作为班主任,我较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记得1502班刚进高一,我特意请了心理老师彭晓飞给全班学生做了心理测试,并在家长会上邀请她给家长们做了孩子心理健康测试情况的说明和指导。

在工作中,本人尽管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但由于缺乏

专业知识,也没有系统性的去学习和总结,所以工作没什么经验可谈,有的只是诸多无奈和困惑,希望能利用这个机会与同仁们共同探讨,并能得到同仁们的指导和帮助。

1.工作心得与体会:

在工作中,主要有以下三个心得与体会:

体会1:

1.1 工作中注意区分两组概念:

(第一组概念)

1.1.1不良情绪、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的区别。每个人都会有心理困惑和不良情绪,但每个人都会去想办法调节平衡,当心理困惑和不良情绪调节不当的时候就会形成心理问题,若心理问题长久得不到解决就会发展成为心理疾病。也就是说,一般人都会有心理困惑和不良情绪,由于心理困惑和不良情绪得不到有效纾解就会发展为心理问题,但还不是心理疾病,不需要药物干预治疗,只需要心理疏导。当心理问题长久得不到解决就会发展成为心理疾病(如焦虑症、社交恐惧症等心理障碍),这时正常的学习生活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其实大多数人出现的都是很低层次的心理不良情绪,这是一般的心理问题,并且通过自我调节和心理疏导基本上能自我解决。

而在工作中,常遇到违纪孩子的家长向我反映,不太敢管孩子,担心孩子做过激的事,因为出现问题家长教育他,孩子动不动就会说我心情不好,有心理问题,甚至以此为借口威胁家长和老师以达到他的目的,逃避责任和处罚。其实,这种情况大多数是心理问题,不是心理疾病,不必大惊小怪,在注重心理疏导的前提下该管一定要管,防止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在班级蔓延。

而对于真正有心理疾病的孩子,一定要引起我们和家长足够的重视。心理问题达到心理疾病的程度,不是光靠心理调节就能解决,需要医生及时介入并进行科学系统地治疗,而且是越早越及时越有效。比如,我1802班有个女生,因觉得爸爸妈妈不喜欢她而只喜欢妹妹,高二寒假加疫情,在家呆的时间太久,因控制不住玩手机而使作业没及时完成,快开学了,怕无法交差,思想进入死胡同,在家吞了大量的安眠药自杀,幸好家人发现得早,及时送医并果断采取措施进行心理干预,到邵阳、长沙、衡阳咨询医生并进行及时而系统的治疗。虽然高二2期她耽搁了几个月的课,但治疗效果好,后半个学期基本能正常上学,高三后基本恢复,高考还考了年级最高分,大一一结束就被学校保送到一个比较好的985学校做了交换生。而相反,1502班有个女生,在初三时候已经出现心理问题,但没有引起家长的重视,家长反而到学校来谩骂老师歧视她孩子。高一到我班后,我发现这个孩子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有可能是心理疾病,主动与家长进行了好几次沟通,家长也有带孩子去看医生,但只是去做了两次心理疏导,没有进行系统的治疗,所以一直没有什么好的效果。高三时因为我班搬至顶楼教室,由于教室没有后门(因为她以前老是迟到,迟到后就从后门溜进教室),所以她硬是不肯进我们这个没有后门的教室,后转到5班就读,只读了几个星期,适应不了而休学了。

当然,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的、有变化的。对心理问题要注意其动态情况。而心理疾病需要正视,并及时进行系统科学治疗,也是可以治好的,不必过分焦虑和担心,不必把它扩大化。

注意区分的第二组概念:

1.1.2正确区分心理健康问题与思想品德问题,做到因人施教。原来,我曾把学生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都当作“思想品德”问题来对待,未能从心理学角度正确地看待学生、有效地进行心理疏导工作,多运用行政手段解决,工作方法比较粗暴简单,这样容易引起学生反感而无法达到教育效果,甚至与教育目的背道而驰。其实,学生中存在的厌学,与同学、师生的关系紧张,处事偏激,早恋等问题,多半是因为心理问题所引起的。注意区分学生的问题关键到底是思想品德问题还是心理健康问题,若是单纯的品德问题,用学生行为规范及校纪校规处理即可;若是心理问题,则不能采用这种行政方法、简单粗暴地解决,要考虑在心理教师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心理矫正,告知家长并取得家长支持,如果有心理疾病,则建议家长尽早带孩子看心理医生,进行心理干预与治疗。

体会2:

1.2营造温馨和谐的班级环境。

1.2.1首先,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师生关系和谐,学生信任老师,才愿意向老师倾诉。在这个方面我做得不够好。因为年龄和性格原因,虽然有学生会主动来找我谈心、谈家庭关系的困扰、谈学习的困惑等,但还是有部分学生对我是敬而远之,不太敢亲近我。如果班级中的事情我没有主动去了解,有些问题就会掌握不到真实情况,比如学生的早恋行为。对于学生早恋行为,我能理解,如果只是学生间的互相倾慕,只要不出格没有影响到其他同学和班级学习,我一般是睁只眼闭只眼。但早恋,对正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如果不禁止,一定会有大批的一对一对冒出来,甚至会成攀比风,对班风和学风的影响非常大,必须要防微杜渐,所以在态度上我是非常强硬,明确禁止,警告学生不要给自己找麻烦。本以为我的态度能让学生畏惧,所以在这方面不太警惕,不去主动了解,过分相信学生,因而1502班有两对学生谈恋爱的事,我成了最后一个知晓的人,而且都是我在这方面最信任的学生。快高考的时候我才知晓,怕影响当事学生情绪,没有做工作进行引导,导致其中一个平时成绩还不错的女生没考上理想大学,(因学校不理想,不想告诉同学,也与其他同学断绝了交往,至今班上同学几乎都不知道她读的是什么大学,他们这一对,也于上大学不久分手了)。2105班,我发现苗头后,及时做了个人工作,目前看来是有效果的,不过具体还得看后续情况。所以,与学生保持和谐的师生关系非常重要。

当然,保持师生的和谐关系要注意,把握好度,与学生还是要有点距离,让学生对老师有敬畏感。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方面,焦老师是我学习的榜样,她总是能适度与得体地与学生保持着和谐的师生关系。每次听晓琳与学生谈心,我就在感慨,当她的学生真让人羡慕,能有晓琳这样善解人意、温暖的姐姐般的老师,是学生的幸运与福气,晓琳对学生倾注的情感,对学生的关心和关爱,以及与学生谈话时的善解人意与循循善诱,是我难以做到的,她是实实在在走入了学生的心里了,所以工作效果非常好。

其次,生生关系和谐。同学关系亲密、友好,让学生有心事时能有倾诉的对象,排解不良情绪,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特别是我们这种基本是女生的班级,我特别注意防范在背后说同学小话、形成团伙、排挤同学等不良情况出现,所以,我带的班级没有明显的这种情况出现,学生间关系还算比较融洽,班级氛围较为和谐。同时,实行的小组合作自治制,小组成员通过性格和成绩互补搭配,能互帮互助、互相关照、互相促进,一起进步,小组合作制能让学生一起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利于以自我为中心冷漠、自私的现象能有所改变。

1.2.2充分运用主题班会,进行集体心理辅导。针对班级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我设计了一系列主题班会进行引导。比如,2105班新生开学第一周,我组织了一堂《我和我们》的主题班会,为我们这个新组建的班级构建凝聚力和归宿感、为调动新生的学习激情和责任意识奠定了基础。针对我们班级女生多,女生容易出现的交友问题,我设计了《君子之交》的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同学友谊,学会正确交往。针对学生的手机瘾,在我要求全班同学全部把手机交给我保管前,我组织了《远离手机,回归课堂;严于律己,成就人生》的主题班会,把沉迷于手机的孩子的大脑图片、沉迷手机的危害的科学研究成果展示给学生、播放纪录片《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进》,让学生了解到网络不仅控制人,让你上瘾,甚至网络还操纵了国家意识形态和政治。通过这个主题班会,让学生能从内心理解老师帮他保管手机的良苦用心,主动上交手机戒掉手机瘾。

1.2.3注重个别心理辅导,触摸学生心灵。通过采取日常留心观察学生行为举止,经常利用教室监控观察学生的状态,坚持查阅学生《成长日记》,不间断与学生进行谈心和聊天,持之以恒的高质量陪伴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发现特殊情况及时沟通、提醒,并能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发挥心理委员和其他班干部的作用,鼓励学生主动找我倾诉。学生肯向老师倾诉,能听得进老师的建议,就能达到教育的唤醒目的。

体会3:

1.3及早发现、尽早预防

1.3.1首先,我们需要特别关注的两个关键时间点:一是每学期开学前(特别是较长时间的假期)(我前面说的自杀学生就是长假发生的);二是高三学习阶段(学生学习压力大,焦虑,是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时期)

1.3.2第二,这些学生人群需要特别关注。

手机上瘾者:沉迷手机的人,难以在现实中与人互动,自私、冷漠,情绪容易波动、心理闭塞、精神脆弱甚至可能出现自杀倾向。

经济贫困者和身有残疾者;容易自卑,甚至自暴自弃。

经常请假者;我班有个学生,上期经常说肚子痛请假,因为她原来做过阑尾手术,我也没怀疑。住院后几乎是做了全身检查也只查出了一些小毛病,住了几个月的院,她仍然说不舒服,但该检查的都检查了,治疗也没太明显效果。后来家长才发现,原来是手机游戏瘾。她借住在伯伯家,没人监督,把一台旧手机交来应付我,晚上常玩手机或电脑游戏,不想读书,以生病为由逃避学习。

以及这些学生,都是我们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人群:感情受挫者;心理脆弱者;考试失败者;极端内向者;家遭变故者;农村留守者;单亲家庭者;另外,还有一种:小时候特别乖的孩子;

(以上是我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些体会。但在工作中,我更多的是一些无奈与困惑):

2.无奈和困惑

心理教育需要在学生有向上的动机的前提下才能发挥作用。工作中,面对一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我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大部分学生有效,但也有一些学生的效果微乎其微,我大量的工作付出没有效果。对待这些“装睡的孩子”,我不知道怎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不知道怎样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及抗挫折能力和延迟满足能力。比如,我原来班上有一个学生,从小喜欢阅读,而且面很广,什么《战国策》、《史记》、甚至是《毛泽东选集》他都读过。由于家庭变故,他年龄小调节不过来,人变得比较极端,以自暴自弃来惩罚和报复家长。缺乏内驱力,怕苦怕累,军训不肯参加训练,运动会等集体活动不肯参加;上课凭兴趣,不感兴趣的课就睡觉,老师叫都叫不醒;为了不交手机,在家里打滚打练威胁家长...,你给他说再多的道理,激励、惩罚...,我能想到的办法都用尽了,但几乎没有什么效果,看着一个好好的孩子变得这样,我真的好难过但无奈。再比如,数学学习,学生也知道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也有想学好的想法,数学老师千方百计在激发大家兴趣,但有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点困难就退缩,或者学一段时间没有明显效果就放弃,总是给自己找借口说学不会,“等靠要”思想严重,不是自己主动去想办法解决,主动去想办法学会,学生所想要的就是希望老师能交给他们马上见效的方法,缺乏抗挫折能力和延迟满足能力,老师教得再好,教再多的方法也无法,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对此,我感到特别的无奈和困惑。

令人忧虑的是今天孩子学习和进步的动力几乎全部来自外在压力和奖励。结果是他们既不会有宏伟的目标,也不会有坚韧不拔的毅力。这样的未来我都不愿意去想象。我相信只要有足够的内驱力,普通的孩子也可以取得非凡成就。

总而言之,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是一项艰巨而细致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学校师生、家庭亲人和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协同作战,共同努力。既然学校教育居于主导地位,那么作为德育工作第一负责人的班主任,我们更应该将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列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用爱心和耐心感化学生的心灵,用专业的理论知识转化学生的问题,真正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虽然班级管理工作过程中我们遇到的学生心理问题错综复杂,对于心理疏导之法我们还在不断探索,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正确面对并采取积极行动,定然能够发现新思路,开创工作的新局面,逐步解决新问题。我们都知道,教育的本质是唤醒与激发,未来的班级管理过程中,让我们一起继续努力,探索育人的心智性,重视学生心理辅导,为每一位同学的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护航!

编辑:杨彦
上一篇:教学反思(胡国珍)
下一篇:教学反思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事业单位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新晃一中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新晃一中 版权所有 湘ICP备14001921号-1
联系地址: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新晃镇太阳坪路27号
邮箱:xhyzbgs@163.com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