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晨会恳谈 > 加强体育运动 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

加强体育运动 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

2012年11月26日 00:00:00 访问量:1277 作者:杨永旭

——在新晃一中2012年体育节暨第51届田径运动会颁奖仪式上的讲话

杨 永 旭

(2012年11月26日)

各位老师、同学们:

我校第二届体育节及第51届田径运动会至此落下帷幕,为此次体育节的顺利举行的老师们辛苦了。我提议,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老师们的劳动表示衷心感谢!对在此次体育节中获得优异成绩的班级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同时,对一些班集体和个人在运动会中表现出来的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精神,我感到由衷的欣慰。

利用这个机会,就学校的体育工作说几句:

从去年开始,学校就体育工作进行了两项改革,一是以申慷老师为牵头的体育组对体育常规教学进行了改革,变以班为单位的教学为以运动项目为单元分类进行的教学,是为分项教学。一是对传统的田径运动会进行改革,在传统的运动项目之外增加了一些趣味性、娱乐性、协作性的集体项目,还增加了入场式上班集体的创意活动展示。老师也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广播体操比赛,特别是此次体育节高二年级的近200名同学还进行了首次校园华尔兹表演,各种元素极大的丰富了学校体育节文体活动的内容。前一项改革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是符合体育教育新课改精神的,后一项改革在项目设置、赛程组织安排等方面还有待更进一步的完善,最终的目的是提高大家的参与度,增加运动会的趣味性、娱乐性,发挥体育运动在加强班集体建设中的积极作。

体育运动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争第一,拿金牌,而是为了健康为了好玩,离开这两样,体育就变成负担,玩得太累了,不知大家是否认同?

学校对体育常规教学和传统田径运动会进行的改革,就是为了加强学校的体育工作,营造体育锻炼的氛围,增强同学们的体质,培养集体观念和勇于进取的精神,更让我们在运动中更深刻的去感悟生活、感悟生命。

体育来源于生活,体育本身就是生活。一些体育项目就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如游泳,产生于居住在江、河、湖、海边的人们,为了生存,必然要在水中捕捉水鸟和鱼类作食物,通过观察和模仿鱼类、青蛙等动物在水中游动的动作,逐渐学会了游泳。

田径项目的跑、跳、投也是远在上古时代,人们为了生存和获得生活资料在大自然与野兽作斗争中,经常出没于崇山竣岭、沼泽平原跨溪流、越障碍、投掷石块、木棒和各种捕猎工具,逐渐形成了我们今天的各种距离的跑步、竞走、跨栏、障碍跑、跳远、跳高、投掷等运动项目。

从体育运动项目,可以看到人类祖先早期生产生活的影子,感受到先民们在恶劣自然环境下求生存、进化的精神,更感受到这些运动项目悠久的历史沧桑味。当然,随着社会进步,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运动已成为现代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

学校加强体育教学,开展体育运动,要达到四个目的:

一是增强青少年体质,学会和掌握一两种运动技能。体育运动有利于人体骨骼肌肉的生长,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机能状态,有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机体的适应能力,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特别是掌握一、两种运动技能,可增强我们的交往机会,增进人与人的友谊,充实余暇生活,享受生活的美。

二是培养青少年的运动意识,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身体虚弱,它将难以培养有活力的灵魂和智慧。

三是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形成乐观积极的心态。在友爱、平等的运动环境中,我们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友情的愉悦;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中,提高抗挫能力和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的进步或成功中,增强自尊心、自信心。形成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四是培养青少年的体育精神。养成尊重规划的意识。体育精神就是“健康向上”的精神,就是勇于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就是讲规则、公平竞争的精神就是团结协作、集体合作的精神。如“一起向前冲”这个项目,30个人31条腿,是拒绝个人英雄主义的,要的是相互协作和集体意识,一个出了问题,队伍全乱,满盘皆输。

体育运动说到底就是一种游戏。任何游戏都是讲规则的,没有规则或规则不被遵守,游戏就无法玩下去。在长期的体育运动中,逐渐的会强化我们的规则意识,形成遇事讲规则的行事习惯。今天,我们的社会法制意识淡薄,有法不依,制度挂墙上,讲潜规则,有事找关系走后门等不良现象还颇有市场,这有其历史文化的因素,有体制的原因,难道就与我们社会体育事业不发达没关系吗?青少年疏于体育运动,不仅体质虚弱,难以形成积极乐观的心理,更难以培养讲公平、尊重规则的意识。

同学们,不管是从落实教育法规,遵循教育规律以及人的成长规律,还是从促进社会的合谐文明进步而言,都需要同学们积极主动的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养成开朗乐观、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

与大家共勉

编辑:裘愉峙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事业单位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新晃一中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新晃一中 版权所有 湘ICP备14001921号-1
联系地址: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新晃镇太阳坪路27号
邮箱:xhyzbgs@163.com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