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晃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 科目:信息科技(导学案)
备课日期:2024年 月 日 上课日期: 3月 26日 主备者:陈根乔
课 题 | Python的基础语法(第一课时 ) |
教材分析 | Turtle是Python内置的图形绘制库,通过控制海龟在屏幕上的移动来绘制图形。它简单易用,适合初学者学习编程和图形绘制。海龟:屏幕上的一个箭头,代表绘图工具。画布:海龟移动的二维平面。坐标系统:原点在画布中心,海龟初始位置在此,面朝右。 |
学情分析 | 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有一定的代码编写基础,能够理解程序的运行逻辑。 |
知识与技能 | 1. 能够调用turtle库,实现图形的制作。 2. 结合数学知识理解旋转角度。 3. 能够将绘制的图形填充颜色。 4. 能够根据实例仿写程序,优化代码,实现五角星的绘制。 |
过程与方法 | 兴趣驱动、项目式学习、演示法、探究法 |
核心素养 |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
重点、难点 | 语法命令的使用、颜色填充的位置、循环语句的使用方法 |
导学过程 | |
导学程序及学习内容 | |
教学步骤:
1、导入:什么是turtle库? turtle库,图形绘制函数库。 使用turtle库前,需要先调用turtle库 import turtle 复习:编写程序实现乌龟的爬行。
问题1:画出一个正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
学生分组实现
问题2:画出一个正多边形(5,6,7,8,9,....n边形) 数学思路: 1.确定边数 2.确定每个顶点的外角度数(转向的旋转角度) 提示:利用多边形的内角相等,外角之和等于360°。 PS:正n边形的一个内角 =(n-3)*360/n (n>3) 外角=180-内角 函数库: turtle.circle(半径,steps=边数)
问题3:颜色填充 import turtle a=turtle.Turtle() a.begin_fill() #开始填充 a.fillcolor("red") #填充颜色
a.forward(100) a.right(90) a.forward(200) a.right(90) a.forward(100) a.right(90) a.end_fill() #结束填充
拓展提升:观察以下简单代码,并运行显示结果。 import turtle a=turtle.Turtle() for i in range(5):
a.right(144)
以上代码画出一个五角星,利用for循环语句,简化五次重复的代码。循环体包含在内需要缩进。变量i是计数器。
课后作业:画出我们的国旗五星红旗。
| |
教学反思:
知识回顾:和学生一起回顾图形绘画的过程、颜色填充的过程以及填充开始的位置。 反思引导:让学生思考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克服这些困难,鼓励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和经验。
| |
附件1:函数命令
教学过程图片:
教学反思:
海龟作图再探索 ——公开课比武教学反思
新晃一中 陈根乔
参与本次比武公开课,对我而言,是一次充满挑战又收获颇丰的经历。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既有值得肯定的亮点,也发现了不少有待改进的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反思。
一、教学设计与实施
本次课程从生活实例引入,通过展示四色风车海龟作图,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知识讲解环节,我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从基础的画四边形开始,逐步深入到填充颜色、使用for循环绘制五角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讲解过程中,配合大量的演示操作,让抽象的代码变得直观易懂。此外,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较高。
教学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在讲解for循环绘制五角星时,对循环原理和变量变化的剖析花费了过多时间,导致后面的课堂练习时间紧张,部分学生未能充分完成练习,对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另外,在任务布置时,指令不够清晰,部分学生对练习要求理解不明确,影响了学习效果。
二、学生主体地位落实
课堂上,我积极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在绘制四边形和填充颜色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完成代码编写和图形绘制。小组活动中,学生们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我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对学生个体差异关注不够。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很快完成了任务,并且表现出强烈的探索欲望,但我没有及时为他们提供更具挑战性的任务,限制了他们的进一步发展。而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较多困难,由于时间有限,我未能给予足够的指导,导致他们逐渐失去学习信心,参与度降低。
三、技术应用与教学融合
借助多媒体教学平台,实时展示代码运行效果,让学生清晰地看到每一行代码对图形绘制的影响,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同时,利用在线编程环境,方便学生进行代码编写和调试,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对技术工具的挖掘不够深入。在线编程环境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如代码分享、互评等,但我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利用这些功能,未能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和学习。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依赖预设的演示案例,缺乏对突发技术问题的应对策略,影响了教学的流畅性。
四、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在评价过程中,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还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如参与度、合作能力等。通过及时的评价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努力方向。
评价内容不够全面,主要集中在代码的正确性和图形的美观度上,对学生的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的评价较少。评价语言也较为笼统,缺乏针对性,不能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
通过这次公开课比武,我深刻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优化教学设计,精准把控教学时间,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深入挖掘技术工具的功能,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