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4日,新晃一中学生处在校园网站同时发出《关于深化晨会恳谈“抢占制高点”讨论交流的通知》、《新晃一中2014年下期宣传栏效能调查表》两个帖子,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予以评论,浏览后,觉得一中网站呈现如下特点:
一、跟帖评论具有哲学思辩元素。自新晃一中网站在2012年9月重构以来,我一直在思考校园网站如何定位的问题。由于学校育人的性质决定,校园网站不能容纳粗口、低俗的内容存在,因此,校园网站不接纳匿名、昵称的网民。可能是长期学习和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因,本人也不赞成网站是虚拟空间的定位。我认为,网站是以信息技术为媒介的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宗教的定义是:对社会存在虚幻的、歪曲的反映的一种社会意识,而作为校园网站,是不能虚幻、歪曲地反映办学行为的,必须客观、真实地记录育人过程,并不断地总结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办学品位的提升,充分发挥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正向反作用。所以,我把新晃一中网站定位为:记录成长、引领未来的电子档案室,师生成长的精神家园。从同学们的评论中,这种定位得到了认可和支持。1205班杨帅同学在《晨会恳谈》栏目发表主帖《“校园网”会是一个让我们更加受益的平台》进行较为系统的论证,以此与1402班尹艺蕾同学在第十周发表的晨会恳谈《抢占制高点》相呼应。1212班曹轶鸣同学则在尹艺蕾同学主帖之后跟帖评论:“学校网站能实现教育资源的分配,网络有着巨大的教育资源库,它集全社会之力量,使教育资源无限延伸,使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能均等地得培训和受教育的机会,不再会受到学校水平、教材、教师能力的限制,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令人惊讶的是,初三的同学还没学过哲学理论,但C1202班由吴亚敏同学上传了“沃门”组汪况君同学提炼的命题:新晃一中网站是新晃一中的缩影。
二、进一步体现了校园文化的关联性。文化具有乡土气息、亲力亲为、乐在其中三大特征,校园文化也不例外。从《新晃一中2014年下期宣传栏效能调查表》的跟帖中不难看出:2014级的同学们最感兴趣的是《新晃一中2014年迎接新生励志晚会》、《新晃一中2014级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上海交大“长城助学计划”落户新晃一中纪实》,他们参与过、体验过,所以感情很深,感悟也深。2012级同学则对《新晃一中2015届高三备考励志晚会》情有独钟,赞赏有加。2013级进入高二,本期重大活动相对较少,但他们却敏锐地关注事关他们切身利益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纷纷表示积极抢抓机遇,因为他们认识到:机遇只降临给有准备的头脑。
三、在网站建设中规范表达。在同学们的评论中,有不少同学这样表述:2014届迎接新生励志晚会。2014届已经毕业了,怎么还有迎接新生励志晚会呢?同学们是把入学的那一年称为“级”,毕业的那一年称为“届”混为一谈了。再就是2015届高三老师们上传了参加怀化市期中统一测试的试卷分析报告,标题各异,有的称“模拟考试”,有的称“中考”、“段考”、“月考”,没有统一的规范性。所谓高三模拟考试是指模拟高考试卷题型、情景的一种考试,怀化市一般在高考前的三、四、五月份进行。“中考”、“段考”是人们口头习惯用语,但“中考”是特指初中升学考试,“段考”是阶段性考试,各种类型的“段考”在时间安排上有不同的规定。“月考”是现行高考体制下高三年级教学过程的通行方式。就我校而言,参加怀化市期中统一测试是月考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标题统一规范为“新晃一中2015届高三第××次月考××(科)试卷分析报告”,并在下端注明试卷来源为宜。这些不太规范的表述看似小事,但却是常识问题,而且是一个是否便于档案搜索的问题,有必要进行规范。
提出“新晃一中网站是新晃一中的缩影”命题的C1202班汪况君同学
发表主帖“校园网会是一个让我们更加受益的平台”的1205班杨帅同学
跟帖评论网站资源促进教育公平的1212班曹轶鸣同学
2014年12月8日
![]() |
![]() |
![]() |
![]() |
![]() |
![]() |
沃门组一直都是一个团结的小组,每个小组成员都正在做着不懈的努力,只是为了能够在期末时,校长能够在孔子像前说出“沃门组”。我们都在努力,都在进步,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