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风采 > 新晃一中校友风采:徐昌才

新晃一中校友风采:徐昌才

2013年11月06日 00:00:00 访问量:6471

徐昌才,男,侗族,196711月出生,湖南省新晃县贡溪乡人。19839月就读新晃一中,19856月毕业于新晃一中,就读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19887月参加工作,先后在贡溪中学、新晃教研室、新晃一中工作。19988月调入长沙市雅礼中学,任教高中语文。19927月年至19956月,参加湖南师大函授进修,获大学本科学历。20016月至20036月攻读湖南师大学科教学研究生班课程,并顺利结业。现为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长沙市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侗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侗族文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2012年度中小学教育界唯一入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的教师,也是2012年度全国中小学教育界唯一入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的教师。《香港文汇报》副刊专栏作家,中华语文第一报《语文报》专栏作家,《湖南日报》报业集团《科教新报》专栏撰稿人,全国多家语文报刊的特约编辑、特约撰稿人和栏目主持。已在省级国家级刊物发表文章1000多篇,共计200多万字。其中在《香港文汇报》(中共中央在香港创办的面向全球发行,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华文报纸)发表有关中华文明题材(诗词文化解读)的文章100多篇。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名作欣赏》、《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月刊》、《湖南教育》、《语文学习》、《中华活页文选》(高教版)等刊物发表论文60多篇,在深圳、青岛、上海、长沙、合肥、杭州、武汉、昆明、北京、辽宁、曲阜、天津、太原、哈尔宾、重庆等地共计30多家语文教学刊物发表教研论文、散文随笔共840余篇。20066月国家级语文权威教学刊物《语文学习》(上海)向全国推介、表彰该同志的教研业绩。20086月河南大学《中学语文教学园地》向全国推介该同志的教研业绩。《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生》《语文学习报》《科教新报》等报刊先后报道过该同志教研和创作业绩。已参编、出版教辅丛书10部。出版《恋上大唐诗生活》《宋朝那些诗生活》《梦回唐诗千百度》《唐诗不妨这样读》《宋诗风流》(上、下)等大众文学鉴赏读物畅销专著多部。计划陆续推出古典研读系列作品。现在主要致力于语文教育、古典诗词、文艺美学、时政评论的研究和写作。乐意广泛结识天下有志有识之士,点滴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座右铭:热爱自由,追求真理,崇尚公义,悲悯苦难。

 

徐昌才出版的三部畅销专著《恋上大唐诗生活》、《宋朝那些诗生活》、《梦回唐诗千百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科教新报》关注栏目专题报道

徐昌才的笔耕人生

记者 杨元崇

 

    多年的写作,养成了我学会思考的习惯。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和价值标准来打量社会人事,学会从良知和道义出发去生活,学会悲天悯人,博爱众生,学会追求自由和公正,学会捍卫真理和常识,不人云亦云,不亦步亦趋,不察言观色,见风使舵,不阿谀奉承,吹牛拍马,不追名逐利,崇拜金钱,不盲目迷信,歌功颂德,不违背良知,同流合污,不出卖灵魂,背叛信仰,不崇拜权威,高呼万岁,尽可能让自己保持足够的清醒和警惕。

 

    ——徐昌才日记

 

    有人说,一个人若能持之以恒地将自己的工作和兴趣爱好有机结合起来,定能收获成功。

 

    这句话在徐昌才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徐昌才靠写作从乡中学进了县城,后来又靠写作从县城进了长沙的知名学校——雅礼中学。从教24载,笔耕不辍。如今,他发表的文章有1000多篇。

 

    近日,中国作协公布了新增加的385名会员,湖南有13位作家,徐昌才名列其中,他是湖南中小学教师中加入中国作协的第一人。

 

    ◆处女作不足700

 

    19888月,徐昌才参加工作。从这时起,他结合教学工作和兴趣爱好,不断积累读书和教学心得,撰写教育教学方面的文章。

 

    鲁迅《故乡》中杨二嫂瘦脚伶仃的圆规形象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在给学生讲解此文时联想起自己读小学时候的一次见闻。

 

    19789月的一天放学后,徐昌才回家经过乡粮站门口,看到一位身材高挑,形销骨立的瘦弱女子,脸色蜡黄,颧骨突出,眼睛凹陷,嘴唇单薄,样子十分恐怖吓人。

 

    徐昌才结合自己的见闻感受谈了鲁迅对杨二嫂的肖像描绘,特别是对“圆规”造型的分析,学生听得十分来劲。

 

    何不把这些写成文章呢?徐昌才把自己对杨二嫂形象的理解写成了一篇600多字的评论文——《神形毕肖  自成高格》,主要赏析评价鲁迅对杨二嫂的肖像描写,投给了当时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主办的刊物《语言美》,没过多久,就收到了发表该文的样报,并收到了平生第一张汇款单:68毛钱。

 

    这种结合见闻,对接生活,解读文学作品的方法,让徐昌才尝到教学的甜头。当时,徐昌才参加工作的贡溪乡中学还从没有人在报刊上正式发表过文章。

 

    徐昌才非常高兴,马上将这个喜讯报告几位同事,大家纷纷称赞他,“昌才,今晚你要请大家呷酒吧!”

 

    徐昌才二话没说,拿着稿费去街上买了两斤猪肉,两斤米酒,邀请3位教师一起打牙祭,庆贺第一篇文章见报。

 

    从那以后,徐昌才写作干劲倍增,但只能写一些小豆腐块的文章。他意识到,必须拓展阅读面,更新知识结构,拓展精神视野。1988年到1992年期间,他先后研修了中国现代文学、文艺美学、文学理论与批评、语言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历史学等人文社会学科,自费订阅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中心推出的系列学术刊物,研修国内权威语文教育论著。

 

    4年下来,他由当初只能写600多字的豆腐块文章,到一气呵成洋洋洒洒地2000多字。

 

    19927月,徐昌才调入县城工作,再后来又调入省城。但不管工作如何变动,他还是坚持写作。

 

    “今天回过头去读自己发表的那篇处女作,觉得太稚嫩。”徐昌才说,但它让我幸福了好一阵子,也让我看到了希望,鼓足了信心。

 

    ◆ 教学和写作两全齐美

 

    徐昌才认为,写作和教学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可以做到两全其美。

 

    他的主攻方向之一是古典诗词。

 

    徐昌才有一个习惯,每教一首古诗词,每讲解一首古诗词,都要对该作进行深入细致的品读,甚至还要查阅大量资料,广泛搜集相关素材,以备讲授之需,常常把自己的讲解写成文章,这个写作的过程也就是加深理解,条理化思维的过程。

 

    他对古诗词和其他中外文学经典名篇的讲解和分析往往见解独到,广受学生欢迎。对传统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章,徐昌才几乎都写过评论解读文章。时至今日,已完成了一部近30万字的语文经典品鉴书稿。

 

    徐昌才也结合自己的这份爱好和追求,用创作的激情、经验、智慧和成绩去影响学生。他经常与学生分享交流阅读的心得体会,也常常讲些自己创作的小故事,喜怒哀乐,成功失败,一并传授,让学生真正了解一个写作者的快乐和痛苦,让自己的专注和痴迷影响越来越多的学生。

 

    徐昌才由于写作和教学能力突出,调入长沙雅礼中学教高中语文。尽管课时多,教学任务重,但他还是坚持创作,并担任一些语文报刊的特约编辑、栏目主持和特约撰稿。经常撰写教育教学文章,至今已发表400多篇,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他还利用自己的特长,开设了《唐诗文化讲座》选修课,还出版了教材《恋上大唐诗生活》,既是学生选修课教材,又是大众文学鉴赏读物,市场畅销,广受好评。

 

    雅礼中学负责人认为,“徐老师创作和教学,互相促进,良性循环,于个人,于学生,于学校,于社会,都是一件好事,尤其是他开设的校本选修课,在雅礼开设校本选修课资源中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徐昌才的写作还影响了一批学生。比如学生曾宇杰,参加全国语文报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获国家级一等奖,获得高校自主招生资格;比如学生刘天娇受到徐昌才的影响,喜欢创作,写了大量优美文章,一次暑假,竟然只身赴重庆三峡考察,冒着酷热,克服人生地不熟的困难,20几天后撰写了八万多字的考察报告,参加全国中学生调查报告比赛,获特等奖,还受到时任副总理吴仪的接见。刘娇2004年高中毕业,考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后至德国留学读博士。今在深圳工作的她至今仍是徐昌才的书友,经常通过网聊,电邮分享读书心得。杨朗是徐昌才教初中时的语文课代表,毕业以后,读不起高中,去深圳打工,一直和徐昌才保持联系,一直坚持写作,不断寄文稿给徐老师修改,也发表了不少作品。杨长友和徐昌才是同村人,徐昌才教他初中语文后,杨长友就迷上了语文,特别喜欢阅读古典章回小说,也特别喜欢练笔,经常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后来参加华中师大《语文教学之友》举办的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 在阅读和写作中找到精神归宿

 

    徐昌才从事写作差不多24年,出版畅销专著《恋上大唐诗生活》、《宋朝那些诗生活》、《梦回唐诗千百度》三部。一连3年为香港《文汇报》副刊撰稿,发表文章100多篇。

 

    谈及这些成绩,徐昌才很淡定,“我距离自己的目标还很不够,我将一如既往阅读和写作。我相信我的作品会写得越来越受读者青睐。”

 

    记者问徐昌才,“这么多年一直坚持写作靠的什么?”

 

    徐昌才显得有些腼腆。“我这个人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交际应酬,兴趣爱好比较单一,就喜欢读书,写东西,几乎能够挤得出的时间都用在读书写作上了。阅读和写作,使我找到了精神的归宿。”

 

    古往今来,大凡读书之人,都有一点精神底气,且内心深处秉持着一些律令和信念。徐昌才是个读书人。在他看来,“这个社会人心浮躁,世风不古,道德滑坡,信仰缺失,贪欲横行,很少有人能够静得下心来读书。”

 

    徐昌才感到很庆幸,自己对阅读的狂热,对创作的痴迷让他摒弃一切喧嚣浮华,不急不躁,不贪不恋,静心专注于书籍的世界。

 

    徐昌才把阅读当作与朋友对话交流。穿越千年岁月,穿越阔远空间,对话历史烟云,对话伟大灵魂,对话古圣先贤,在思想的原野上奔驰,在精神的天空下放歌。他说:“这生活赛过神仙,创作灵感纷至沓来,那种不吐不快,一写难收的感觉,让自己始终处于一种永动机的状态,真是幸福,痛快,过瘾!”

 

 

编辑:裘愉峙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事业单位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新晃一中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新晃一中 版权所有 湘ICP备14001921号-1
联系地址: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新晃镇太阳坪路27号
邮箱:xhyzbgs@163.com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