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开课堂 > 2024年上学期雷雪《地理过程分析型综合题解析》教学阐述

2024年上学期雷雪《地理过程分析型综合题解析》教学阐述

2024年04月19日 16:19:58 来源:网校空间 访问量:9

2024年上学期雷雪《地理过程分析型综合题解析》教学阐述

第一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地理过程

1.       教学目标

结合生产生活实际、社会现实以及科学研究成果,以区域为载体,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融汇地理思想方法,要求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有效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地理事象发生的原因、发展变化规律、演变的趋势。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与社会,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从不同角度对人类活动的合理性做出判断和探讨,形成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彰显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

2.       教学重难点

复习地理过程类知识点,学会利用地理知识点解决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演变过程,并且会用语言表达出来。

3.       教学思路

)、解释地理过程概念(目的让学生对地理过程有初步认识)

地理过程是指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分为自然地理过程和人文地理过程。自然地理过程主要指地球表层各自然地理系统和其他组成部分的形成与演变,如大气的受热过程、水循环过程、地壳物质循环过程等。人文地理过程是随着人类活动而不断变化的,如人口的增长、城市化发展、工业的集聚和扩散等。地理学研究的目标不仅在于解释过去,更重要的在于服务现在、预测未来。自然地理过程类试题能很好地体现这一目标要求。地理过程的时空尺度将其分为四类:地理循环过程、地理演变过程、地理波动性过程和地理扩散过程。高考题考查最多的是地理演变过程。由于地理过程具有动态性、时空性、规律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对地理思维能力要求高,因此学生理解比较困难。当学生遇到过程类试题时,常出现过程表述不完整、答题不全面、语言太啰嗦,甚至逻辑混乱、无从下手等情况,导致失分严重。

)、试题分析展示地理过程考点在高考中的考情,让学生了考点的重要性)

IMG_256

 

 

 

 

 

 

 

 

 

 

 

老师讲解地理事物现象形成过程的解题步骤:

第一步,确定区域位置;

第二步,调用相关原理;

第三步,按照时间维或因果链,用地理语言叙述其过程。

答题过程中要体现的特点

1)时间性:答题过程要遵循发生、发展、演变的先后顺序。如地理事物的发生过程:a→b→c→d,不能写成d→c→b→a,要注意过程的时间性。

(2)因果性: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不仅有时间先后顺序,而且一般有明确的因果联系,答题过程中注意要由因索果,保证答题过程逻辑性。

(3)完整性:过程性分析型综合题一般是按点给分,要求考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地理原理、地理规律要充分理解和掌握,把地理过程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因果关系用地理语言完整的表达出来,不要遗漏其中的过程。如地理事物的发生过程a→b→c→d,不要跳跃式写成a→c→d。

(4)精细化:答题过程要精细化,既然是一个过程,就要把每个过程都逐一写下来,切忌一个过程一句话就概括完毕。但不能出现滔滔不绝、下笔千言,不能把简单题写成小作文。

 

、正式训练(复习理论知识,教授答题技巧)

【模板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的受热过程实际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的转化过程。大气是在对太阳辐射起削弱作用和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同时使自身受热的。

【例题】(2014·北京卷)最新修编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给北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定位“宜居城市”。所谓“宜居城市”,就是要让人们能在这个城市安居乐业,享受健康、便利、高品质的都市生活。1800万是北京的宜居人口。北京晨报2019年10月7日报道:今后新建公共建筑在设计和施工时,有望强制要求产权单位在屋顶、墙体实施配套绿化工程,向“空中”要绿地。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屋顶绿化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意义。

学生思考回答:

         等量的太阳辐射使覆盖植被的绿地比水泥面增温慢,温度低,地面辐射弱,被大气吸收的热量相对就少,气温较低;

         绿地吸收二氧化碳,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弱,气温降低;

         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吸收周围的热量,也起到降温作用。

 

【模板二】热力环流形成过程

太阳辐射→地面冷热不均→大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形成。

【例题】(2019·攀枝花市12中高三(上)第二次月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在炎热的夏季,太阳高挂,不需要空调同样取得了纳凉的效果。

材料二 图1为四川某山区的传统民居景观图,民居坐北朝南,房前一般为水泥或石子院坝,屋后种植林木;图2为该民居穿堂风示意图。

(1)民居屋前铺设石子地面,屋后种植林木,可以明显增强夏季穿堂风。请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加以解释。

学生思考回答:(1)石子地面增温较快,林木增温较慢,(房前石子地面房后林木)增强了房前房后的温差,从而增强了房前房后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举一反三】 (2019·厦门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冰雹是强对流天气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态降水现象,常伴随雷雨大风和短时强降水,具有影响范围小、发展迅速、持续时间短等特点,是天气预报的难点。冰雹发生除特定的天气条件外还与地形的复杂程度有关。川西高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地貌以高原和高山峡谷为主,冰雹是该区发生频率较高的重要灾害性天气之一,以5月冰雹日数最多,且冰雹粒径以小雹(直径小于5毫米)为主。冰雹粒径与水汽含量、积雨云层厚度有关。下图是冰雹形成示意图。

(1)据图中信息,概括冰雹的形成条件。

学生思考回答:(1)大气中水汽充足;大气垂直温差大,形成强烈的上升气流;大气不稳定,且积雨云层中上部温度低至-20 ℃~0 ℃。

(2)解释川西高原冰雹5月多发的原因。

学生思考回答:(2)5月,中低纬升温快,冷暖空气频繁交汇,大气不稳定;川西高原地形复杂,加剧大气的不稳定性;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大,白天地面增温快,对流旺盛;积雨云0 ℃层高度偏低,上升气流降温快易凝固形成冰雹;近地面气温偏低,当冰雹形成后,在下降过程中不容易形成雨滴或消失。

 

课堂小结:

地理事物现象形成过程的解题步骤:

第一步,确定区域位置;

第二步,调用相关原理;

第三步,按照时间维或因果链,用地理语言叙述其过程。

答题过程中要体现的特点:

(1)时间性

(2)因果性

(3)完整性

(4)精细化

 

4.       教学反思

学生已经具备相应的地理基础知识,只要稍微点拨一下即可,加快基础知识的学习速度,重点放在学生做题训练上,培养学生做题技巧。课堂氛围比较沉闷,多开展课堂活动,加强学生的引导,提高课堂氛围。

5.       评课建议(所有听课教师都要提建议。)

杨世洪老师: 内容过于详细,应多关注学生的答题技巧方面训练。将基础知识与材料信息相结合,逐步分析题目的解题过程。

吴丛敏老师:知识讲解过于详细,重难点不突出,教学方式和一轮复习的方式类似,课堂氛围过于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二轮复习建议传授学生答题方法和技巧为主。

颜壮哉老师:建议语言需要更加精炼

姚茂斌老师:建议没有二轮复习资料的前提下,需要将课件文字调大,课件上的字体太小,学生看不清。

罗红儒老师:建议多听师父课堂教学,积累课堂经验。

姚沅范老师:注重学生的答题技巧训练,关注文字材料,图片信息,分析解题过程。

6.       上课照片

时间:4月9日  班级:2111班

 

 

 

 

 

 

 

 

 

 

 

 

 

 

 

 

编辑:雷雪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事业单位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新晃一中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新晃一中 版权所有 湘ICP备14001921号-1
联系地址: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新晃镇太阳坪路27号
邮箱:xhyzbgs@163.com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